朱台深讓夢想乘風向前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顧浩然撰 「 讓夢想乘風向前 」《台灣教會公報》 2834期 2006年6月19-25日 p.:12-13。 朱台深牧師,1960年出生於台灣高雄,16歲信主後即立志成為牧師,1991年自台灣浸信會神學院畢業,同年開拓行道會「台北榮耀堂」,一直擔任主任牧師,因有感於眾教會合一之迫切,遂委身教會連結事工。他對中輟生非常關心並負擔付諸行動。  

打架、找小女朋友,這是朱台深小時候最常做的事。印象所及,媽媽幾乎每個月都要為他的壞行為到學校訓導處報到。
十三歲那年,朱台深在朋友家,「不小心」拿了一本書,看了書裡的見證,從此,福音的種籽就在自稱從小就壞透了的朱台深心中,紮下了根,也讓他十六歲走進教會那年,立下一個心志:我將來要作牧師。
◆瞎「混」長大:遇到信仰竟改變一生
出生南台灣高雄的朱台深,從小就體弱多病,記憶所及,大人常常帶著他四處拜拜、收驚,從小反覆看見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他不諱言,小小的心靈總是充滿著恐懼、害怕。而且因為爸爸從小施暴,即使已經十三歲了,朱台深都還會尿床、做惡夢,害怕看到爸爸。
小時候的朱台深,功課很爛,他說,國中念放牛班,畢業時只會讀兩句英文,一句是「This is a book」,另一句是「How do you do」,僅能寫十八個英文字母,而且還不按次序排列。
朱台深生命的改變,始於他偷走朋友的那本書《人生的光明面》。朱台深說,他看了書之後對信仰開始感到好奇,後來他甚至這樣跟神禱告:「美國人的上帝啊!如果能改變我,我就相信。」
朱台深後來好不容易矇上一所高職,突然想認識信仰,卻遭向來被他欺負的基督徒同學反對,於是在尾隨跟蹤下,進到學校的團契。「人生開始唱的二首詩歌是〈年輕人〉、〈賜福救主〉,才發現原來基督教的詩歌很美、很有使命感。」立志服事主的朱台深,本想畢業後就工作,當完兵後念神學院,後來,團契的輔導老師鼓勵他繼續深造,甚至還把朱台深接回家照料。因為老師的偉大愛心,朱台深開始認真讀書。
不過,對於自己後來能考上二專,朱台深仍然感到驚訝,「我覺得這是上帝給我的機會」。他調皮地說,自己信主後面對的最大困難之一,就是考試不能作弊,因此往後求學階段幾乎都不能按時畢業,包括神學院。
信主後的朱台深,面臨的另個難處,就是饒恕父親。他說,直到信主兩年後,才決定真正原諒父親。「我寫了一封千言書給父親,他看完後就把信丟了,從此就不再打我了,改用罵的。」朱台深笑著說。
◆看見合一:在教會間奔走推動
十六歲信主後就立志成為牧師的朱台深,一九九一年自台灣浸信會神學院畢業後,同年就開拓「行道會台北榮耀堂」。從神學院畢業後第六天,榮耀堂開始第一堂的主日崇拜。
朱台深說,自己是個有夢的人、想冒險闖蕩的人,既然有夢,就要努力去實踐。他向神祈求要成為一位「和平之子」並委身教會連結事工,努力促進教會的團結。
九O年代的台灣眾教會,彼此之間多半不相往來,在朱台深所寫的《台灣最大的小教會》一書中,朱台深提到:「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七年間,幾次欲與周神助牧師談及教會合一,皆不得其門而入,心中有話,沒機會溝通,還真有點兒鬱卒!於是禱告神:『合一是祢的託付,就讓我有機會對話,若不到時候,我就等候。』」
神垂聽了朱台深的禱告。在受周牧師邀請籌備第三屆全國禱告大會上,朱台深嗆聲了:「平常大家就走不在一起,辦一個禱告聚會又如何?我不相信一次禱告聚會,大家就會禱告了,教會就復興了嗎?」
朱台深「憨膽」、「不怕死」的精神,激勵了周神助,一週後���他們的身影開始出現在台北市近百間教會,後來更代表「部分」華語教會,針對過去歷史向長老會致��,慢慢鬆動了那堵原本立在眾教會彼此之間的高牆。
多年來推動台灣眾教會的合一,朱台深有很深的感受。他說,尚未信主以前,從外看教會,只覺得教會不團結、不合一;成為信徒後,從裡面看教會,從聖經找到自我安慰的藉口,但教會依舊是不團結、不合一。
後來成了牧師,看到教會間的現象,知道無力改變,但又覺得與其坐在塵土中哀嘆,倒不如做一點兒事,就算什麼事都不會發生,但在為台灣教會合一舖路過程中,卻發現基督徒內心深沈的期待,也發現合一真的很快樂!
對於合一,朱台深強調,我們需要更多的彼此接納,讓上帝的心滿足遠遠勝過族群、語言與政治。「我們需要更多彼此的欣賞、鼓舞,各從其類、各盡其職,才能彰顯神的榮耀,台灣教會要站在一起才有影響力。」
◆教會發展:要靠三「流」人才
為了台灣的復興,這些年許多的教會一直想要學習國外教會的作法,朱台深很肯定,因為看到了教會為神的家成長而迫切的心。他認為,國外教會的若干作法,的確能打開我們自己的視野、激勵士氣。不過他強調,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教會領袖身上。
朱台深說,我們學習了許多國外教會的作法,但是感覺上效果好像不大。在他看來,反倒認為是基督徒所付上的代價不夠大,因為很多的道理我們都懂,但難的是做出來。朱台深說,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模式、方法,而是「遺傳自耶穌基督的DNA」。也就是連於主,與主做的一樣。
從兩千年福音運動至今,台灣基督徒的比例依舊停滯,長年關心教會合一的朱台深的觀察是:教會仍是有進展的,但只有少部分大教會興起,對整體教勢發展仍是杯水車薪。
朱台深說,基督徒人口原地踏步的原因很多,不過仍多屬表象。他認為,基督徒比例不高,對神而言並不是問題。像中國、韓國、新加坡、印尼復興的條件也比我們好不到哪裡,其實只要神動個手,一代就可以看見果效。
「問題在人,」朱台深直指核心地說,人對,三流人才就可以建一流教會;人不對,一流人才也只能建立三流教會。台灣基督教會要發展,朱台深強調,一定要三流──流淚、流汗、流血。
「假如台灣多出十間超大型靈糧堂、一百間大型真理堂、一千間中型榮耀堂,局面自然不同。」朱台深說,「人」,才是限制這種局面發生的最大因素。他認為,台灣教會需要的是全面體質的更新與提升,尋找正確的發展模式,由傳道人、單一堂會、宗派直到地區、城市,由點、線至面的轉化。
◆從己而出:關心中輟生社會議題
因為自己曾經不愛念書、調皮搗蛋,喜歡耍「小混混」,所以朱台深對中輟生比起一般人有更深的負擔。
有一次,電視畫面播出一位中輟少年,為了索取些許花費,竟然持刀手刃雙親,將近百刀落在生養他的父母身上,一刀接著一刀。朱台深從電視上看到稚嫩、清秀的臉龐出現在警局派出所,卻是冷靜、不以為意的神情,彷彿一切都是父母的錯時,心中很痛心。
朱台深在他的《台灣最大的小教會》書中,曾有這麼樣的慨嘆:「我們的社會生病了,每年有七千至一萬名的中輟學生離開校園,或在街頭流浪、或在網咖流連;有的被幫派吸收,有的被毒品吸引;學校痛心無力引導、父母傷心無力教導……。」
朱台深說,大家都知道中輟生「麻煩、頭痛」,但真正伸出援手的不多,「台灣究竟怎麼了?是關心或是坐視無知少年迷失、腐化?」
一九九六年,朱台深決定把對中輟生的關心與負擔付諸行動,他創設了「台北乘風少年學園」,為中輟生教育事工盡力。至今,少年學園服務了近千位中輟、保護管束或行為偏差少年,每月維持經常性管理的個案達到百人,曾任「台北市政府社會福利委員會」委員,為弱勢青少年發聲。
他笑說,因為自己從小就在社會的底層環境長大,所以不怕混混,也不拒絕與大人看來很皮的孩子互動。
長年參與中輟生事工的經驗,讓朱台深對於教會關心社會議題與弱勢族群的需要,有著更深的體會。
朱台深很感慨的說,教會對台灣社會付出很多,影響力卻逐漸式微。「教會的本質就是關心社會議題與弱勢族群,很可惜的是,舊有社會關懷事工逐漸老化,又不太敢表現基督教的形象。」另一方面,朱台深認為,新的社會關懷事工規模不大,又無法與其他宗教或財團匹敵。
在台灣民間企業對履行社會責任的態度,開始由觀望轉向積極之時,朱台深呼籲教會也應當急起直追。朱台深認為,教會可以從資源整合觀念著手,好比教會與教會、教會與機構、教會與政府、宗派與宗派。
◆求取平衡:顧教會也要顧身體
小時候身體就不好的朱台深,長年的牧會與推動教會合一事工,著實也讓自己吃盡了苦頭。朱台深常自比身上有六根刺,特別是二OO三年的一場重病死而復活的經歷。不過他卻總是輕鬆地面對:「我有寫意的B型肝炎、可愛的胃潰瘍、甜蜜的退化性關節炎、美好的頸椎骨刺。」
話雖這麼說,但是朱台深仍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有一次,朱台深因晨禱大雨中趕赴教會而不慎失腳,摔倒在地,眼鏡飛了、聖經掉了、雨傘也脫了手,只能任由大雨澆淋在身上,連呼救都無法出聲。朱台深說,那時只有禱告呼求神,求神救他的命、讓他有力量站起來。後來,身體開始有反應,他死命地從地上坐起來。短短五公尺回家的路,讓朱台深感覺有如五百里之遙。
朱台深說,自己是很希望服事,不容易拒絕別人,但現在悔改了,會學習多照顧自己,衡量自己的能力,不過這個功課可是學了十二年。
朱台深以自己的生命,見證了神的大能護庇祂僕人的軟弱,使得神家、神國在眾同工努力下逐漸開展,「我深深相信,上帝會成全作夢的人。神可以做成任何祂想做的事,但是沒有委身的人,就無法建立有使命感的教會。」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