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式榖小傳 (1884-1951)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台灣大百科全書 「蔡式榖」。[ 蔡式榖,1951年9月4日去世,享年68歲,病篤從郭馬西牧師領洗。原配 朱玉(1886-1906),生長男文雄幼亡(1905-1907);繼室 金井千代(1897-1982),育5女,即淑子、薰、秀惠、智惠、富美。] 

蔡式榖,臺灣日治時期知名律師,台灣新民會重要成員之一。原名蔡乞,成年後取「式榖」為名,又自號「春圃」。先祖來自福建泉州,屬同安人,後蔡式整家族定居於臺灣新竹。生於光緒10年(1884年)4月4日,出生地點在於新竹北一堡;約於今新竹市北門附近。
1895年台灣邁入日治時期,蔡式榖繼續於漢塾就學,1987年,進入總督府設置之「新竹國語傳習所」繼續其基礎教育;此「國語」乃指「日本語」。1903年,弱冠之年的蔡從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乙科畢業,並先後任教新竹公學校及桃園公學校,從事公學校義務教育教職。 1907年,蔡式榖以第一名成績通過臺灣總督府舉辦的普通文官考試,並在桃園廳從事公職雇員。1909年,又取得「乙種臺灣公學校教諭」資格,被派往桃園公學校擔任教諭一職,負責整學校教務活動。同年,因妻、子相繼病逝,無家累情況下,全力深造;前往日本之明治大學專攻法律。1913年,明治大學法律正科畢業,繼續進入高等科就讀。在求學期間,與林獻堂等人共同發起「啟發會」,致力於撤廢「六三法」等惡法。1920年,則繼續改組啟發會成為「新民會」,政治活動則改為「站在民族自決的立場,推動臺灣人的啟蒙運動」。為發展會務,以主編身分籌辦「台灣青年」雜誌並順利發行。1922年,台灣青年雜誌改為「台灣」雜誌。
1923年,將近40歲的蔡式榖取得辯護士(律師)資格,是臺籍人士通過辯護士考試的第一人。他取得辯護士資格後,隨即從日本本地返回台灣,並在臺北市大稻埕太平町執業。同時,蔡仍繼續參與臺灣民主活動,除了擔任「台灣文化協會」的理事兼台北支部主任之外,也擔任該會法律諮詢講師與顧問。這期間,最著名的就是在文協舉辦的文化講座課程,擔任通俗法律講習會的授課講師,因為演講講詞被警方認定有諷刺「台灣總督府施政壓迫台灣人」的不平現象,屢遭當局禁止。雖被禁止,蔡式榖仍繼續指出日本對臺灣壓榨剝削的殖民統治心態與作為。其管道包含《臺灣民報》,臺灣議會同盟會聚會聲明等。同年,「治警事件」爆發,他被視為「叛亂」成員,被日警捕捉下獄,經審判,繳納罰金後才獲釋。 1927年,臺灣民眾黨成立,與林獻堂、蔡培火及林幼春等四人被推為民眾黨顧問,積極促成「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於該聯盟擔任常務理事及臺北支部常務幹事,主要訴求在於促進台灣地方自治制度之實施。另外於政治之外,蔡式榖也在法界頗有盛名,曾經擔任臺灣辯護士協會理事、常議員等。
1936年起,中日戰爭轉劇烈,台灣民主活動停止。惟仍以「民選參事議員」,「台北市財源調查委員」及「台北市社會事業委員」等身分繼續致力於監督總督府,伸張捍衛臺灣民眾基本權益。 1945年,日治時期結束,台灣邁入中華民國時期,同時間,蔡式榖於政壇,法界退休,於民國37年(1948年)、民國38年(1949年)先後受聘擔任臺灣省通志館、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委員。民國40年(1951年)於委員任內病逝於臺北,享年68歲。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