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找回失散的羊──從數字看「一領一‧新倍加」運動(及回應)

林昌華撰 《台灣教會公報》 3135期 2012年3月26日-4月1日 p.10。

附回應 鄭浚豪「找羊、領人,新倍加」《台灣教會公報》 3136期 2012年4月2-8日 p. 10


2010年4月8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第55屆通常年會的第3天,由總會議長宣布「一領一‧新倍加」運動的開始。根據總會正式發布的目標,計畫在2015年,也就是長老教會設教150週年時,讓長老教會人數增長,達到30萬信徒的目標。從福音廣傳和事工推動的角度來看,這實在是美事一樁。然而,詳細檢視總會所設定的目標,以及比較長老教會目前的教勢,發現有一些令人困惑的問題,期待總會未來在擬定「新倍加運動」具體步驟和工作項目以前,能先加以釐清,以免產生事倍功半的結果。

這些困惑,簡而言之有兩個主要的項目:其一,總會所統計「信徒總數」和「參與禮拜人數」的問題;其二,「一領一‧新倍加」運動中,增長到30萬信徒目標的「計算基準」問題。

首先是「總會信徒統計」的問題,筆者採用總會網站所提供的兩個統計數字來做簡單的分析。根據總會所公布的統計數字:2007年至2009年間的「信徒總數」,2007年為22萬6533人、2008年23萬112人、2009年23萬8372人。而同樣年度的「禮拜人數」統計,2007年10萬6289人、2008年10萬6175人、2009年11萬1425人。

首先,比對「信徒總數」和「禮拜人數」,會顯示一些無法理解的現象。首先,2007年到2009年為止,「信徒總數」增加了1萬1839人,然而「禮拜人數」從2007年到2009年間卻只增加了5136人,兩者相差了6703人。這代表的意義究竟是統計當時,研究者沒有詳細比對分析兩個數字的差異?或者是新的信徒受洗之後,卻不願意進入教會參加禮拜?如果是前者,表示總會的信徒統計失之精確。但如果是後者,代表受洗的人並不了解受洗的意義,或許他們也沒有受到良好的「基督教信仰要理」教育,對基督教信仰也不了解,這樣洗禮的意義何在?另外,2008年的「禮拜人數」比2007年少了114人;但是「信徒總數」卻增加了3579人。這些增加的信徒是哪裡冒出來的?為何這些增加的信徒人數沒有反映在參與禮拜人數上面?

其次,「一領一‧新倍加」30萬信徒的目標,是以什麼統計基準來計算?如果是以2009年的信徒總數23萬8372人來算,「倍加」應該是47萬6744人,而不是30萬人。而如果是以禮拜信徒的人數來算,那麼30萬人是11萬1425人的2.7倍;如果以2007年到2009年間,參加禮拜人數的年增率來看,要從2011年到2015年,短短4年當中達到預期的目標(信徒至少增加近20萬人),除非是上帝降下恩典,賞賜神蹟;否則要達成這個47萬人或是30萬人的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再來,長老教會信徒總數是23萬8372人,但是參與禮拜的人數是11萬1425人,兩個數字相減是12萬6974人,這表示掛名卻不願意參加禮拜的長老教會信徒竟然比參加禮拜的人為高,總會實在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去研究這個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筆者建議,總會在花費大量的經費動員各中會和教會舉辦熱鬧佈道活動的同時,也願意鼓勵各教會牧長努力,將這12萬7000名掛名卻不願意到教會參與禮拜的基督徒找回教會,讓長老教會擁有壯實而非虛胖的體質。如果能夠實踐這個成果,就可算是達成「新倍加運動」的目標了。

回應 找羊、領人,新倍加 鄭浚豪

拜讀《台灣教會公報》3135期〈先找回失散的羊〉一文,令人感受教界同工用心投入宣教之熱情。不過文中對宣教運動之規劃目標、具體事工和執行策略的認知,與長老教會總會實際內容有所差距,故就政策面做說明,盼望可解作者困惑,也讓讀者更加明白總會所推行的事工內容。

新倍加運動以「認領卡」與「代禱手冊」輔助教會與信徒傳福音,目的是深入連結對方,不論是已受洗的信徒或尚未受洗的慕道友。因此,先找回失散的羊雖然沒錯,但領人信主也要同時進行;宣教沒有次序的問題,因為救贖的恩典是人類共同的課題。整全宣教的落實是在人類生活的每個面向中,是個人的、社會的、政治的與經濟的。上帝所關心的不只是先找回失散的羊,而是每一個受造物,包含教會內外,全人類的世界都是宣教的工作與對象。

原文引述研發中心的「信徒數」與「禮拜人數」,所謂信徒數,包含陪餐會員、小兒洗禮、籍在人不在和慕道友等4項總合;禮拜人數則依照該教會呈報的數字,其計算尊重各教會的方法。兩者無法「詳細比對分析兩數字的差異」,因其各自獨立;信徒數不等同禮拜人數,而禮拜人數也不是信徒數,無法進行交叉分析。因為禮拜人數中隱藏著其他教會的信徒、過客旅居的慕道友等,這些都無法反映在信徒數。又,新倍加運動為了信徒造就,已經在2月出版本宗的培育教材手冊,希望未來教會以「質」帶動「量」的成長,讓宣教是不只停留在「人數」的加減乘除上打轉。

推動新倍加運動的過程中,總會2010年開始舉辦生命分享會,有施密特牧師、古倫神父、林俊義教授等人主理,還有葉明翰牧師與MEBIG兒少青宣教牧養課程。上述活動邀請參加的對象是開放的,教會辦活動可刺激信徒成長,帶動慕道友踏入教會。長老教會非但不是虛胖的體質,而是成長且老練的體格,釘根台灣本土且見證主名。

先找回失散的羊甚好,但要再更有廣度和深度,才會產生事半功倍的結果,5年突破30萬名信徒數是可以期待的!

(作者為新倍加推動中心傳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