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英義 公報存亡之際為主留下來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董英義撰 「存亡之際為主留下來」 《台灣教會公報》 3306期 2015年7月6-12日 p.14, 公報130。
董英義曾任台灣教會公報編輯(1963~1967年)。 

少年時代很愛看拿破崙的傳記,他征服歐洲,所向無敵,卻感歎26個小兵(英文字母)的威力勝過千軍萬馬,這句話在我幼小的心中留下一個夢──將來要成為無冕之王。父母親都是虔誠的基督徒,一直想培植我成為傳道者,要我投考台南神學院,我內心很掙扎,向父母表達:「要為主做工,不一定要念神學院。」
初中畢業後,我順利考上台中一中,後又以第一志願進入當時很夯的政治大學新聞系。求學期間,偶然看到當年的《報學季刊》中有一篇文章,寫到《台灣府城教會報》,「1885年6月由英國宣教師巴克禮博士所創刊,是全台最早的報刊。」在我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在政大時,有同學邀我加入中國國民黨,我的自主性很強,加上台中一中的精神,婉拒了他的好意;沒想到,這事對我畢業後的當兵與求職影響很大,讓我很挫折。於是,我決定出國念書,留學考試考過了,但不巧,1959年台灣中部發生八七水災,我家受災嚴重,我的留學夢也碎了。於是我又參加郵政特考,分發在桃園郵局服務,假日就到桃園長老教會做禮拜,因而認識了蔡仁理牧師。
有一天蔡牧師問我:「教會公報社理事長彌迪理博士正在徵求編輯人才,這是你的專業,要不要去應徵?」同時,我也收到父親來信告知我這訊息,我心想:「這是上帝的呼召嗎?」於是去信應徵,也順利錄取。對我來說,有機會學以致用很高興,同時又能進入教會機構做事,也算不負父母的期望。
到任之後,理論與實務我都勝任愉快,但工作之繁雜出乎意料,每月要編三期刊物(《教會公報》是月刊,《瀛光》是半月刊),審稿、編輯、校對統統自己來,還要編叢書,真是忙得不亦樂乎。而最困擾的莫過於稿源不多,早年公報社經費拮据,沒有稿費,都是靠教會先進自動投稿,稿件不多,因此,我向上帝祈求賜我智慧來解決這困境,終於,我想出了幾項措施:
一、與國際基督教組織接軌,取得教界資訊
例如普世教會協會、東亞基督教會、英國長老教會宣教會、加拿大長老教會宣教會、美國歸正教會總會、美南長老教會總會、日本基督教教團等。
二、建立人脈
由社會賢達、教會精兵、青年作家等提供信仰、靈修、見證、生活小品等作品,豐富充實《教會公報》、《瀛光》的內容。
三、建立稿費制度
一般稿費:每千字30元;翻譯稿:每千字25元;新聞照片:每張10元;新聞稿:每千字40元;特約稿:每千字50元;本社工作人員:不發稿費;稿費一律以圖書禮券給付。經由此措施,投稿者踴躍,報社也與作者建立良好關係。
四、行銷策略
1.建立行銷網:全島各地教會、書報社代銷本社圖書,如台北主日學協會、基隆、台中、新竹、嘉義、高雄的浸信會文字中心、嘉義宣道社、花蓮門諾書店等,全島各大都市都可以買到本社的書籍。
2.定期發行圖書目錄給各書店、教會、讀者。
3.建立讀者卡片目錄。
這些行銷策略促使本社的圖書、雜誌銷售量大增,銷售額由1964年的33萬元增加到1965年的87萬元,年營業額由110萬元增加到140萬元。理事長更說:「80年來你是第一位讓公報社轉虧為盈的。」
後來,美國「文學與識字」(Lit-Lit)機構,於1965年長老教會設教百週年慶典前夕,派遣華裔學者許牧世來台籌辦新的傳播媒體──《基督教論壇報》,並撥款新台幣3000萬為開辦費(當年公報社的年度經費是新台幣100萬),聘雷法章為董事長、黃武東牧師為社長、李嘉嵩牧師為經理,並邀我負責編輯部,薪津為公報社的2至3倍。李嘉嵩牧師先辭公報社,前去《論壇報》就任。當我處理好一些社務,向理事長彌迪理博士提出辭呈時,他說:「李牧師已辭,你又去,難道公報社這間百年老店要關了嗎?」在這關鍵時刻,他誠懇地說:「為主的公報社留下來吧!」我心中浮起「這是台灣最早的報刊」,當下決定放棄台北的高薪,留下來與彌迪理博士一起為公報社的永續���營奮鬥。
我因少年的夢而選擇新聞系,難道這是上帝特地為我那些年在公報社從��文字傳道工作而準備嗎?感謝上帝,在公報社存亡的關鍵時刻,我曾參與其中。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