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細雨台美情/海外宣教事工分享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董俊蘭撰 《女宣雜誌》 405期 2013年5 月 p.9-16 

有一個人死後到了天堂,他天天享受馬利亞款的好料,和天使唱卡拉OK,沒多久就覺得生活單調無聊。於是他要求天使:「能不能帶我去看看那些在地獄受苦的死黨?」天使答應了,於是他隨著天使來到地獄,卻看見他的朋友們在那裡狂歡宴樂,比他在天堂的生活有趣多了。回到天堂後,他就要求天使:「我能不能搬到地獄去住?」天使答應了,於是這個人帶著全部家當,搬到了地獄。沒想到他一踏進地獄,馬上被推上刀山、丟下油鍋,受盡百般折磨。這時他問天使:「怎麼差這麼多?」天使回答說:「當然囉!你上次拿的是觀光簽證,這次是移民啊!」
秋風細雨
這就是台美人的辛酸。我們拿觀光簽證去美國旅遊或探親,看到那裡優美的環境和富足的生活,非常羨慕。其實我們看到的只是台美人光鮮的一面,看不到的是他們奮鬥過程的酸甜苦辣。
在美國的台灣人大致分兩種:留學生和移民。「留學生」指來美國讀書,尤其是研究所,然後留下來工作,最後才辦移民的;美國東部比較多這種台美人。「移民」指的是沒有經過留學的階段,直接移民美國;他們有些是來投資的,有些享受退休的生活,有些是為了小孩的教育,把妻小送來美國,自己留在台灣打拼的「內在美」;這種台美人大部分居住在美國西岸。
這兩種台美人的辛苦不同。留學生留下來工作的,通常語言較好,比較適應美國環境,生活比較愉快。他們的辛苦在於通常是白手起家,從學生時代就開始打工,領最低工資;進入社會後,又經過一段不短時間的打拼,忍受職場的挑戰和被欺負。他們身在異鄉,不像在故鄉那樣多少有份安全感,因此他們都有一種沒有根的漂泊感。
直接移民過來的台美人大致上相反。他們的優勢是經濟條件較好,也較少受到異鄉奮鬥的辛苦。而他們的困境則是語言通常普通,難以適應美國文化,打不進美國人的社交圈,所以生活圈狹隘,只能和台美人在一起。
所以,我們以「觀光」的眼光看台美人,以為他們都是吃香喝辣、橫著走路的天之驕子,他們的人生都是陽光普照。實際上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陽光當然有,但也充滿秋風細雨,每個人都有滿腹說不出的辛酸。
秋風細雨中的台美教會
生活環境養成台美人的性格,也塑造台美人教會的宿命。
以留學生留下來工作的台美人教會來說,這種教會的信徒都很刻苦耐勞,因為他們必須比人更優秀,也比人更辛苦,才能在美國社會立足,和其他族群競爭。他們工作的辛苦超乎想像,在我服事過的教會,禮拜五晚上八點有個分區查經禱告會。這種查經禱告會都在信徒家舉行,提供場地的家庭都會準備一些點心和茶水。有些信徒一進門就狼吞虎嚥,一看就知道他們直接從辦公室趕過來,根本來不及吃晚飯。我們經常鼓勵一些信徒撥時間參加分區查經,他們的回答都是:「我很想和大家聚聚啊,但就算禮拜五通常比較輕鬆,回到家也都已經超過九點。」所以,當筆者前年回台服事時,下午五點就看到一大群同工從辦公室走出來,準備開車回家,我頓時感到在台灣的台灣人好幸福。
他們不只工作時間長,通勤所花費的時間也不短。「錢多、事少、離家近」是他們的夢想,可見他們每天開車或搭車上下班的路程都很遠。上班單程半小時算是福氣,一個小時算正常,有不少人單程要一個半小時,每天一個來回就要三個小時。再加上責任制的工作,超長的工時,所以早上六點以前就有人摸黑出門,有人晚上九點後才回得了家。他們比較輕鬆的時段是週末,但家裡有小孩的,禮拜六要載著小孩上補習班、參加各種活動,還要去買菜。基督徒除了禮拜六當「孝子」外,禮拜天還要到教會,通常一去就是一整天。因為很多人開車到教會都超過半小時,所以大部分教會把所有活動都排在禮拜天,讓信徒把做禮拜、成人主日學、聖歌隊練習、開會,還有聊天等,一次完成。
不少姊妹告訴我:當初她們在台灣也是大小姐一個,嬌滴滴的;來到美國後,馬上變成女超人,除了上班、家務、烹煮、開車載小孩外,有時還要拿著工具和丈夫一起爬上爬下,修理天花板、地板、水龍頭、油漆等;有時還要自己蓋陽台、鋪設走道。她們還告訴我,她���當初練聖歌隊,都是後面揹一個、還要和前面抱的那一個搶譜,這樣唱出來的。在台灣的上班���,多少人做過這些事?
台美人教會的宿命
留學生留下來的台美人的英文都很好,到美國人教會做禮拜都沒問題。他們辛苦成立台灣人教會,就是希望在一個禮拜講五天英文後,週末能夠和同樣從台灣來的同鄉用父母話聊聊天。所以,台美人教會的凝聚力應該很高,因為理論上教會讓台美人在美國人的汪洋中,找到一條同文化、同語言,可以講同一個話題的船。
凝聚力大,表示大家很親近,所以萬一發生摩擦時,帶來的殺傷力就非常可怕。而信徒之間產生不愉快,又是台美人教會的宿命,因為他們刻苦的生活,有時養成刻薄的個性。
約翰一書3:11~18告訴我們初代教會的情形。經文先說:我們要彼此相愛,接著提到信徒不能像該隱那樣殺了自己的弟兄,然後又說:凡恨自己弟兄或姊妹的,就是殺人的──基督為我們犧牲生命,從這一點,我們知道什麼是愛。那麼,我們也應該為弟兄姊妹犧牲生命!這些教導告訴我們:當時信徒在異教世界中承受很大的壓力,所以信徒應該彼此相愛,讓大家在教會裡找到支持,才能面對外面的世界。但事與願違,當時信徒並沒有這樣做,反而互相鬥爭、廝殺;所以經文以耶穌犧牲的愛為例,要求信徒學習。
不少台美人教會碰到同樣的宿命,因為在生活環境塑造之下,很多人變成「三面人」:巴結上面的,鬥爭平面的,鄙視下面的。他們奉承外面壓迫他們的人,在教會裡反而看不起自己的人,以尖酸刻薄的態度對待同文同種的台灣人,造成很多紛爭和傷害。
秋風細雨何時停
台美人教會應該扮演「汪洋中的一條船」的角色,有些卻剛好相反,這是因為有些信徒把「教會社會化」的緣故。他們把社會上看到、學到、用到的「社會步」帶進教會,而忽視教會和社會應該有不一樣的地方,否則就不能稱之為「教會」。
秋風細雨何時停?台美人的教會何時能夠陽光普照、成為台美人「汪洋中的一條船」?關鍵在於信徒願不願意服用保羅提供的藥方:「不要被這世界同化,要讓上帝改造你們,更新你們的心思意念,好明察什麼是他的旨意,知道什麼是良善、完全,可蒙悅納的。」(羅馬書12:2)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