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她就是井上魯鈍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盧俊義 
刊於《自由時報》200474日自由廣場


〔關鍵詞〕  黃聰美  伊藤邦幸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在日本的台灣獨立運動組織所發行之刊物「台灣青年」,突然接到一筆一百萬日幣捐款,裡面附上兩行字寫著:「井上魯鈍突然死亡,為了尊重故人的願望台灣獨立,今天寄上香奠的一部分。井上魯鈍之夫啟上。」此時,「台灣青年」的編輯同仁才明白原來「井上魯鈍」是一位女性,且是六個子女的母親。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六日去世,享年僅五十歲(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八七年)。

這位名叫「井上魯鈍」的婦女原名黃聰美,台南市惠生醫院院長黃履鰲醫師和夫人楊金枝醫師的女兒,也是一位婦產科醫師,兄弟姊妹全都是醫師,可說是醫生世家。一家人都是基督徒。由於雙方父母都深受日本「無教會主義」創設者內村鑑三先生的影響甚深,黃聰美醫師和她的日籍夫婿伊藤邦幸醫師,婚後兩人都加入了日本基督徒醫療傳道協會, 並志願到尼泊爾山區去服務。後來因為子女長大中學教育的需要,全家六口回到日本受聘在醫院工作。從那時候起,黃聰美醫師就固定每個月捐出五萬元日幣給「台 灣青年」,表示支持該刊物的發行,她用的名字就是「井上魯鈍」。

黃聰美醫師之所以會每個月寄錢去支持「台灣青年」刊物,起因是她有個弟弟,在中學的週記上評論日據時和國民黨統治之下的台灣,二者之間教育上的差異,結果 被學校以「思想有問題」勒令退學。後來靠著多次檢定考試通過才得以完成大學教育,但沒想到畢業之後,卻在金門服兵役時被「部隊凌虐到自殺」,這件事深深地 影響到她對台灣前途的看法。

她曾在日記上這樣寫著說:「在他鄉求學離家鄉遠遠的孤獨一人,遇到一位男性,之後相愛,進而結婚。婚後因為要與夫婿共同負起對六個子女的重擔,自己不能自 由自在地為祖國台灣做一點點事而煩悶。偶爾想到要為台灣獨立奔走,有時也會想起那些受害,或被關在牢獄裡的政治犯,實在坐立不安。為了補償,最起碼用自己能夠自由安排的金錢來參與台灣獨立,才會使心情寬裕一點。」(摘自一九九二年七月二十六日台灣教會公報)就這樣,在日本台獨運動發行之「台灣青年」刊物就成為她全力支持的對象。

他的夫婿伊藤邦幸博士說,有一次他們夫妻兩人去參加朋友的宴會,在宴席上大家輪流分享著生活裡有趣的點滴,而談及生命中的大願時,多數的人都許下了類似 「完美人生」、「子女考上名校」、「成為事業家」等等之類的未來願景,唯獨黃聰美醫師說「願台灣獨立早日實現」,當時同學們都驚訝她是這樣的願望,一個已 經嫁給了日本人,且也已經入籍日本的女醫師,竟然還如此執著要終其一生的職志等著看見台灣獨立才肯受安慰。

一九九二年九月十四日,我和鄭仰恩牧師去波士頓訪問台灣圖書館學先驅,也是台灣教會歷史學家賴永祥教授,他特地邀請當時正在哈佛大學醫學院進修,準備再次去尼泊爾醫療服務的伊藤邦幸博士來跟我們認識。我問伊藤邦幸博士,為甚麼他的妻子黃聰美醫師會用「井上魯鈍」這個名字?他說這是為了要學習和紀念一位曾到台灣、投入山地原住民部落醫療傳道工作的名叫「井上伊之助」之日籍醫師,她心中最感念的就是這位日本人這麼愛台灣,因此,她就取了「井上」這個前段名字。後段的「魯鈍」,乃是取名自蘇聯作家托爾斯泰所寫的「呆子伊凡」那篇小說,表示自己很「蠢」、「遲鈍」到只能為故鄉台灣做這麼一丁 點的小事,卻在期盼「獨立」這個大願望的實現。

在談及對台灣獨立的看法時,我被伊藤博士的話感動,他說:「所有的獨立是從個人內心真誠的決斷開始,不是求黨派的利益,而是必須重視正義。除了上帝以外,不能畏懼任何存在。除了罪以外,不推辭對任何弱者的關愛。有更多這樣的人時,真正的獨立、自主才有可能達成。」他的這些話對今天在台灣所有投入政治、教育 改造、社會運動者來說,應該是很受用才對。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四日,伊藤邦幸博士因為腦中風入院,不久就辭世。但他夫妻兩人對台灣的愛和期盼,永遠留在我心中。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