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政 我和《太平洋時報》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林文政撰 台美人筆會 網站 2019年3月23日 

結緣
1993年我從EXXON石油公司ESSO Chemical Canada在安大略省Sarnia的煉油石化總廠提早退休,轉來洛杉磯工業市的Joico Lab International 當品管總監。由小城市遷居到洛杉磯,適應環境期間,我們得到許多親友的協助。小孩子順利進入在Fullerton的Troy 高中,生活漸漸安定後,內人慧娜接受聖東台灣同鄉會的朋友簡朝樹以及王德明的邀請進入台灣公論報當編輯,2 年後離開。
1995年5月,洛杉磯的太平洋時報創辦人吳西面先生(我台大化工的前輩,夫人吳陳信愛是我岳家的朋友)去世後,情況十分不穩定。後來在林衡哲醫師的敦請下,北加州企業家顏永財博士和莊和子夫婦慨然出任董事長及副董事長,全力支持。在發行人楊子清,社長陳惠亭醫師及主編林良彬的力撐下,時報總算穩定下來。1996年年底,莊和子女士邀請內人賴慧娜前往報社擔任編輯。在此之前我和太平洋時報沒有任何淵源,從慧娜那我才開始知道太平洋時報的一些情況。
1996年我出任聖東台灣同鄉會會長並參加聖東生活座談會,年底在洛杉磯生活座談會的聯合年會和陳惠亭醫師認識,他知道我擔任品管工作,而我上班的公司離太平洋時報只有十分鐘車程,就請我利用中午午餐時間到報社「看看」,他說他住在南灣,醫院又忙,無法定期去報社「看看」。
在這同時,我也在顏永財、莊和子的邀請下,前往他們在北加州矽谷的高科技公司當顧問,輔導他們的公司建立符合國際品保標準的制度,希望通過審查,以取得ISO9001的認證。工作之餘,他們提及我們台灣人在北美,一定要有我們自己的媒體,為我們自己發聲,團結社區力量,守護台灣。他們問我是否能多花點時間,去改善報社的管理系統,來增強它的體質。就這樣在他們及陳醫師的邀請下,我就以義工顧問的身分和時報同仁林良彬、林東陽、李淑櫻、賴慧娜、黃宏圖及顧小春一起同工。
大概兩個月後,陳惠亭醫師說,你在報社幫忙,總應該有一個頭銜,在作業上比較方便。他印一盒名片給我,我就成為時報的副社長。1997年年底,楊子清辭發行人,陳惠亭接任,他要我擔任社長。陳醫師只交代一個期望:我們報社的同仁的個人照不要放頭版,其他的事你就放手去作吧!於是,我就成為太平洋時報的社長。一轉眼,21年過去了。
1997年英國將香港還給中國。阿扁台北市長做得轟轟烈烈,奮力拼連任,台灣民主運動正往高峰爬。海外,尤其在北美,台灣人的社區也充滿活力,一片大好。
當時,我在Joico Lab公司,負責推動全面品管系統的建立,也邀請在加州州立大學聖地牙哥校區商學院任教的前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會長程孟郎教授前往指導。我自己又在顏永財和莊和子的公司當顧問,實在忙的不可開交,但是我還是盡力將報社的作業系統建立起來。在當時,太平洋時報的排版作業是採用由王景聰醫師擔任社長任内引進的北大方正軟體,是十分先進。可是,有許多系統都待改善,例如訂戶及廣告客戶的管理是用DOS,及自己發展的程式,必須專人才能夠操作。編輯工作電腦,型號不一,又沒有連線。文字輸入,還是靠專人打字。財務記帳是用手工,還沒有完全電腦化。因此,浪費不少人力資源。經過近兩年的努力,訂戶系統及財務改為Excel/QuickBook,排版作業系統電腦連線,上述的問題都一一解決,作業效率增加。
2000年林良彬辭去主編,前往美洲自由時報擔任總編輯,不久林東陽也另有高就。因為作業系統的改善他們的遺缺得以不必全部補齊,後來時報才能夠在十分精簡下,奮戰不懈。
太平洋時報的訂戶散在北美洲,除了洛杉磯,紐約,北加州和芝加哥等等大城市之外,有不少是住在比較鄉下的小城鎮,美加兩國的郵局效率實在不好。為了讓這些訂戶準時收到,我們將出報日從星期四改為星期三,這樣多一天給郵局作業。但是同仁們就必須在星期天開始上班。大家很合作,沒有第二句話。
太平洋時報成立在台灣解嚴之前,是一份反抗専制獨裁運動型的媒體。2000年民進黨在台灣執政後,太平洋時報漸漸轉型為「社區報」,其內容也漸漸以台美人社區為主。擴大社區活動報導:秉持今日的新聞就是明日的歷史的認知,有鑒於台美人在北美,是很特殊的族群:學歷高,專業強,收入高,很少領政府補助,子女都十分出色。太平洋時報決定用1/4 的篇幅記載台美社區大事及傑出的台美人社團及個人。在各地鄉親的配合下20年來為台美人社區留下了超過近2400萬字的紀錄及寶貴的原始圖片。2014年太平洋時報被美國首都Washington DC新聞博物館National Newseum 選為該館少數族裔媒體特展(One Nation with News For All)的代表報紙之一。2015年被邀請為該館定期頭版展(Todays’ FrontPages)參與的平面媒體,並收入館藏,成為美國歷史的一部分。2018年和南加大(USC)數位圖書總館Digital Library定約,將時報全部數位化,將台美人社區歷史保存於該館,成立Taiwanese American Digital Archive,是為台美人專屬數位檔案,有利學界研究與尋索台美人歷史資料。
有鑑於台美人第二代人才濟濟,很多第二代選醫、法、商、工為專業,選新聞的比較少。太平洋時報從2004年起,創辦「高中青年新聞實習計畫」。提供對新聞工作有興趣的台美人第二代高中生當實習記者的機會,由太平洋時報編輯黃怡妙,及台美公民協會大學畢業的會員Candice Huang、Emily Wu帶領,作採訪記者,編輯,寫作,負責「Youth Forum」的專刊在太平洋時報發表。實習生也接受和新聞寫作及報導有關的訓練,並有機會參加社區重要活動,參觀主流媒體LA Times、KCET,作人物(如,吳釗燮)專訪。大約有超過60多位台美人高中生參加這個專案。
為繼續鼓勵他們從事新聞工作,2018年太平洋時報、台美公民協會及美國台灣研究院在蕭鴻謨醫師紀念基金會及賴徐奇璧紀念基金會的贊助下聯合設立「台美人青年新聞獎學金」,將頒給三名新聞系或從事新聞工作的大學生,分別是10,000,5,000,及3000美元。
由於這樣的深耕社區,太平洋時報建立起海外台灣人的聯絡網,雖然以北美地區為主,遠及日本,歐洲,南美都有時報的訂戶,或作者,必要時發揮動員的力量。在美國五十州中,四十州都有訂戶,常收到的續訂單是來自偏遠小城鎮,未曾謀面的訂戶,即使在網路新聞發達的後來,他們的續訂支票年年按時寄到。讓我非常感動,他們絶不是因為某某人在辦報才人情支持。
太平洋時報的動員力,在幾次歷史時刻發揮力量,譬如,1995年李登輝訪美、2005年抗議中國反分裂法⋯⋯,太平洋時報號召全美洲、甚至旅居日、歐台灣人有公信力的社團聯合刋登付費廣告,往往多達百餘個。
太平洋時報首次受到主流社會肯定是在1999年推動美國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當時聯邦政府的宣傳廣告經費只撥給兩家華文媒體,統稱Chinese,台灣人並不被考慮。賴慧娜那時擔任大洛杉磯台灣會館美國人口普查委員會召集人,她打聽到,全國廣告是由在紐約的廣告公司承包,由林文政赴紐約去爭取台美人預算。最後我們取得聯邦預算。數目雖小,意義卻重大,這是我們爭取Be Counted的成果,十年後2010年,台美人美國人口普查填寫台灣人的運動由年輕一代的林君威(Ben Ling)領導,就是推出Be Counted為口號。
1998年在太平洋時報首任社長鄭炳全的號召下,以曾經在時報文藝版「山百合」,發表過文章的作家成立「台美人筆會」,由鄭炳全博士任創會會長,目前會員有60多位來自美國各地的作家。
創辦太平洋時報是1986~87,到今天已經32年,歷任社長有鄭炳全、黃森元、黃俊德、江昭儀、李木通、謝聰敏、王景聰和陳惠亭等。我因緣際會有機會擔任太平洋時報任期最長的社長,很感謝顏永財博士和莊和子女士的完全信任及他們的完全授權。他們非常愛台灣,除了太平洋時報之外,對許許多多台美人的社團也很照顧,但是他們很少要求回報。在我擔任社長這21年,雖報社同仁努力募款,但是財務上難免有gap,向他們報告,他們從來不打折扣慨然彌補差額。報社每年在報稅時給他們一份K1,20多年他們沒有質問一次有關財務的問題。他們常常說,報社同仁多半是義工性質,他們很感謝大家的奉獻。20年來他們幾乎沒有下手令指示社務,他們訂報和一般訂戶一樣付錢,他們的公司找人在時報刊廣告也很客氣付錢。我有事找他們,再忙,也會很快就回話。辦報難免得罪人,剛開始有人去向他們告狀,他們會很客氣請當事人直接找社長,解決問題,他們也不傳話給我。有時他們來LA出差,總是請報社員工及志工聚餐慰勞。有幾次我問他們刊頭吳西面創辦人的名字是不是要換董事長的名字,顏永財總是不願改,堅持繼續保留,他說,創業的前人比較辛苦。他們的公司的品保系統在2007年順利得到ISO9001認證,我在他們公司的工作也告一段落,但是他們每年還編一點特別車馬費預算,retain我當他們的顧問,近年來,我只偶爾到他們公司,這筆預算,還沒有取消,有時他們公司的財務員工在年底結算前後,還會來通知我不要忘了請款。我猜想顏永財莊和子夫婦知道我當社長交際應酬多,不好意思讓我當義工,要負責募款,又要自掏腰包應酬,但又不想打破時報社長義工的傳統。
陳惠亭醫師在太平洋時報創刊就參加,連續主持辦報32年,在海外台灣人社區雖不敢說是絕後,應是空前。他將太平洋時報視為骨肉,愛之深,不是外人可以了解。他更不曾利用太平洋時報為自己做敲門磚。他是太平洋時報和教授會、醫師會等專業團體互動的管道,他用陳柄宏為筆名寫「投資者俱樂部」是最受歡迎的專欄之一。陳醫師是發行人,應該是我們社務的最高主管,但是他對我這外行人,真是寬宏大量,有幾次出了問題,他也不會聲色俱厲的質問,有不同意見,他也不會堅持己見,更可貴的是他為配合報社電子化,自己進修技術,由手寫再請人打字,進步到完全電子化的稿件及圖片。真是令人敬佩的風範。
總編輯台大圖館系畢業的賴慧娜喜歡文學及寫作,她有正義感,也熱心公益。進入太平洋時報之後,她擔起總編輯的大任,不但自己寫稿,更到處邀稿。她知道辦報,「Content is the King」,尤其是電子媒體時代,太平洋時報必須有自己的文稿來維持報紙的特色。她寫報導、專訪、小說,每個禮拜要準備將近兩萬字。社區報的特色就是地方新聞,賴慧娜花不少時間,參加社團、同鄉會、婦女會、FAPA、筆會、台美公民協會、台灣會館等擔任各項職務,建立網絡。2000年之後,賴慧娜和我每年夏天都分頭全美國及加拿大的夏令會,婦女會年會,教授會年會,醫師會年會,推銷太平洋時報,採訪寫報導或是演講。建立北美聯絡網,幾年辛苦經營下來,她在北美認識了不少台美人,透過這個網絡,她結交許許多多的好朋友,也得到不少社區新聞,同鄉的溫馨與鼓勵讓她感受到台美人社區是一個大家庭,由於海外的華文媒體立場傾中,台灣人的活動不易上報,即使上報也難免被曲解。台灣人從來沒有自己的歷史解釋權,慧娜也就更勤於筆耕不以為苦,往往於參加年會後無暇會後旅遊,趕回來發稿。
記得有一年在東南區台灣人夏令會,李彥禎和陳東榮醫師、李芬芬看她一個人又要採訪又拉訂戶,又要演講,於心不忍,拔刀相助,替她推銷,滿載而歸。
這期間,慧娜還在她大弟腸胃科賴嘉基醫師診所全時間上班,賴嘉基登廣告支持太平洋時報自創刊開始一直未中斷,慧娜的手足也是時報訂戶,我的岳父母更是鼓勵有加。
2005年游小惠在賴慧娜的推薦下進入太平洋時報。游小惠本來經營一家打字行,生意興隆,有很好的商譽,早期也為太平洋時報打字。 她進入報社之後,因為電腦程序熟練,做事有方法,效率高,整理文檔條理分明,她負責:訂戶、廣告客戶、資料管理、記帳、跑銀行、打字、做廣告設計,率領義工群發行報紙,po網站,還要編鄉情版、生活版、工商版及文藝版。她是太平洋時報的鎮山寶之一。
近幾年來,台美人資深媒體人黃樹人,協助排版工作,他以高度的新聞敏感度及専業的電子技術相挺,對時報的順利出版助益非常大。
余舜華義工副社長,在北加採訪報導,爭取訂戶,自掏腰包為時報做公關,為時報在北加建立很好的基礎。
啦啦隊
我在時報21年,吳西面太太陳信愛是有力的拉拉隊,精神上,物質上,給我們非常多的鼓勵。
當然,太平洋時報除了遍及北美、歐、日等地區的訂戶及廣告客戶之外,過去我在太平洋時報21年有千百位義工在各方面的協助,下面是就我記憶所及的(如果有遺漏請大家多多包涵)。
在社區地方新聞方面
陳如媜、邵馭(施長要)、顧台生、謝己、黃小芳、李彥輝、郭向榮、柯金寅、阿香、黃慶鍾、方秀蓉、陳國昌、李友禮、黃嘉博、林純容、廖純如、陳慧中、陳星旭、林美麗、張錫清、潘美弘、林蓮華、蘇希三、迪惠蘭、陳仲欽、陳仁煌、吳群也、曾俊隆、歐春美、張理滄、沈宇蘋、周昭亮、劉義芳、姚火草、吳碧惠、李重義、盧月鉛、陳碧雲、陳富美、黃怡妙、黃慶三、吳朱實、阿賢、㓋銘時、宋明麗、陳淑女、韓李慧嫻、陳國文、陳宏文、施忠男、陳一仁、羅振芳、李清澤、吳瑞惠、Helen Chiang、劉重義、謝淑媛、陳國文、彭琪庭、林素梅、沈尚德、劉格正、李敏雄、李豐隆、李勝和、莊雲亮、張秀滿、林碧玲、蔡靜燦、白珠麗、魏妙奎、李三富、楊美娥、李旭登、楊兆隆、洪國治、張拓三、林佳惠、翁進治、李漢雯、莊勝津、袁枚、鍾雅澤、謝慶鏘、郭正光、吳明美、謝喜嘉、陳仁煌、王國雄、賴弘典、許根旺、周秀蘭、許伯丞、戴秀琴、鐘淑汝、周滿惠、黃美鳳、許隼夫、林翠梅、洪禎泰、伍炯豪、李香蘭、楊欣晉、蕭俊吉、鄭劭方、林敬賢,游勝雄,周秀蘭等。
專欄作者
賴其萬、劉秀枝、林昭明、林資深、黃勝惠、陳長堯(暗光鳥),朱耀源、李堅/楊啟東(吳添財)、陳春帆、鍾茂智、鄭炳全、王秋森、女人連線、李雲玉、賴東成(阿土臭彈)、NATPA 北美學壇、林尚甫(攝影専欄),陳茂雄,謝常彰,羅榮光等。
長期援助
王賽美、方森茂、陳景修、曾利恆、蔡鴻展、吳東昇、田詒鴻、楊信、魏昭博、梁志宏、蘇國雄、黃瑞雲、方子麟、曾盛豐、林碧玉、鄭寳鼎、NATMA、張賴益新、張理邦、林瑟玲、李勳墉等。
攝影記者
林尚甫、林榮松、Kevin Stevanus、游璧如、李芬芬、黃樹人、Peter Yang、陳伯堂、陳碧惠等。
義工
程大學夫婦、鄭火旺、王美玉、郭美玉、高玉蘭、林素卿、游明是、翁仁壽、潘聰美、吳大衿(電腦系統)、賴東成(校對)。
社論組(包括英文)
黃俊炯、陳淮崇、陳清池、盧主義、黃介玄。
作家群
陳東榮、李彥禎、廖碧玉、雨亭、吳明美、沈麗華、楊遠薰、林哲雄、李淑櫻、何康隆、林靜竹、蔡榮聰、陳美麗、夏眉、謝慶雲、嚴明義、王文隆、陳隆、賴寅雄、黃健造、葉思雅、黃哲陽、楊平猷、徐惠、黃東昇、李正三、楊美娥、李三富、何鎮坤、翠屏、連玫、陳富美、劉兆民、劉照男、陳𩐳如、王健椎、鄭錦雲、錦兒、王淑芬、朱真一、黃瑞芃、李清澤、秦雪華、余忠村、蕭東賢、黃永全、余陳月英、張武彥、古榮一、沈仁義、林美里、蕭夢麟、紀福讚、江朝雄、曹昌讚、黃翠瑩、陳正茂、黃明雄、林淑麗、廖登豐、徐謙讓、莊峻華、李泰雄、郭敏俊、葉思雅、古榮一、沈仁義、蔡長宗、許曉清、許隼夫、周敦人、蔡淑女、林洪謙、梁基典、曾聰智、林水波、廖政森、李學圖、杜國清、江正吉、楊遠薰、趙珠蘭、王泰澤、蔡淑媛、劉國均、黃慶三、李雪玟。
��期刊登廣告
許氏人參(許忠政,許聖美)、國泰銀行(萬通銀行吳澧培)、皇佳商銀(田怡鴻)、亞細亞銀行(蔡仁泰、廖梧興)、亞洲化學(楊朝墩),冠東銀行、DoubleTree Hotel(黃英明)、建大輪胎(楊啓仁、施慶惠),Sunny Maid(陳正宗)、洪滿惠律師、黃俊德牙醫師、賴嘉基醫師、李國峰牙醫師、傅郁子、林碧玉、黃再添、楊淑卿、黃美惠、梁政吉、溫玉玲、李賢群、陳信祺牙醫師、加福診療中心、林克保險、王清秀會計師、永和豆漿、惠亞旅行社。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