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吳威廉牧師娘

 

首頁Home

賴永祥著作目錄

 

劉慶理著作

懷念 Marsh Chapel

恩師左近孝枝を偲ぶ

「愛の点字図書館長」

追憶吳威廉牧師娘

上好的工

父親的入信

慈愛和誠實

按神的旨意做奴僕

熱愛尼泊爾的父母


 

日文原著:劉慶理,華文翻譯:林俊育

20027月     日文版      英文版

今年五月二日上午八點半從細雨綿綿的波士頓出發,波士頓台灣基督教會會友20人為了要訪問馬偕牧師的故鄉,分乘兩台車直往加拿大安大略省Woodstock; 到達目的地已經晚上七點鐘,陳俊宏長老來旅館迎接我們;將行李放進房間,就前往旅館附近的餐廳吃晚飯。

 晚飯之後由陳長老為我們講解預定參觀地點及注意事項,就在說明結束時,陳長老拿出一張6X8吋的老舊相片。從他循循道來的話中,我聽到他說:「相片中央坐著那位老婦人就是吳威廉牧師娘(Margaret Mellis Gauld),坐在她前面的那位小姑娘就是在座的賴長老娘。」我聽了嚇一跳,原來是在說我;陳長老到底為何帶這張相片來?後來才知道我們明天的行程要訪問馬偕牧師及吳威廉牧師夫婦的故鄉,吳牧師夫婦繼承馬偕牧師的台灣初期宣教工作。相片中有吳牧師娘和我,由陳長老帶來,想必是件有趣的巧合;這張相片是在吳牧師的弟弟的孫子家中找到的。這張相片激起我追憶吳牧師娘的念頭,將其串連記錄下來。

 我首先將相片接過來詳細看了一下,大約三十多人合照的中央,威嚴正經坐著的,正是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小學至女學校時代經常見面的吳牧師娘,而坐在她前面的少女就是我,頭髮綁兩條辮子,是初級班女學生。

 吳牧師娘當時住在台南新樓病院裡面的紅磚二樓建築宿舍,她的長女吳阿玉姑娘(Gretta)當時擔任病院的護士長。那時的新樓病院尚未改建成現代的宏偉醫院,進入病院的大門就是一棟棟的病房及宿舍,通過樹木茂盛的庭院,來到吳牧師娘的住宅。溫和親切的吳牧師娘迎接我,就開始鋼琴的課程;我面向鋼琴而她坐在左側教我彈鋼琴,此景此情永銘腦海;數一數已經是大約七十年前的事了,幾乎忘懷的少女時代的祥和回憶,透過這張相片讓我重新拾回那些寶貴的記憶。

吳威廉牧師(William Gauld, 1861~1923)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農家出生,雙親都是虔誠的長老會信徒。馬偕博士在台灣盡力宣教,第一次回國述職的時候,在故鄉倫敦(加拿大的)的安德列(Andrew’s,現在的First Andrew’s Church)教會傳講信息。當時聽了他的信息的二十歲少年,就是後來的吳威廉牧師,深受馬偕牧師的信息感動,在回家的路上,向同行的弟弟表白說要追隨馬偕的腳步走向宣教之路。他從多倫多大學及諾克斯(Knox)神學院畢業之後,於1892年和加拿大出生的Margaret Mellis結婚,吳牧師娘當時25歲。結婚之後兩個多月,夫婦兩人就邁向台灣宣教師之路;當時馬偕博士來台宣教已經二十年,邁過初期教會開拓時期,進入建設及組織的時代。1901年馬偕牧師去世,吳牧師肩負北部教會的指導重任,夫婦兩人在台的31年歲月中,盡力從事台灣北部的傳教工作,吳牧師鞠躬盡瘁,於1923年蒙主恩召。

 吳牧師娘的音樂天賦極優,對教會的事奉更有使命感;她每天按部就班,週間來回淡水中學、淡水女學校、神學院教器樂,也在市內的教會、個人或各地方教聲樂及器樂;禮拜六及禮拜天,夫婦就前往教會指導音樂、探訪會友。吳牧師娘做事情都能從善如流。早時台灣北部教會的聖詩只有歌詞而沒有歌譜,在吳牧師娘的指導之下,台灣北部教會音樂受惠良多,聖歌隊就漸漸開始活動起來,也到台灣中南部及日本去演出;吳牧師娘有「北部音樂教育之母」的美譽。她不僅在音樂教學上是個慈母,同時在教會內也被稱為慈母,因為她經常幫助傳道者的家庭及貧窮信徒;她自身儉樸,非常熱心補助並安慰精神上及物質上有欠缺的人,也盡力去探訪病人。

吳牧師去世之後,吳牧師娘於19319月搬到台南,與在新樓病院當護士長的長女同住。能夠拜師吳牧師娘是我的幸運,她以大愛之心來教年幼的我鋼琴,我內心一直感謝不盡。向她學習鋼琴的那段日子,教會青年經常在她家聚會,幼小的我看起來身材高大的青年們,大大方方地品嚐吳牧師娘親手調製的奶油香味餅乾;像這樣美味可口的餅乾,當時在外頭是買不到的。至今每想起那好吃的餅乾,更加懷念吳牧師娘。

有一件值得懷念的事不禁浮出心頭:上鋼琴課的時候,吳牧師娘常常用指頭指著樓上說:「巴克禮牧師在樓上休息,我們小聲一點。」我從這一點看出,吳牧師娘在百忙之中還得照顧病人;年幼的我都覺得她很偉大,我父母在家中也談過巴克禮牧師的事情,那位有名的巴克禮牧師就在樓上靜養;我覺得吳牧師娘的愛心是與眾不同的出色。巴克禮牧師是英國長老教會派來台灣的宣教師,編製作廈門語辭典,將聖經翻譯成台灣白話字。我也見過吳牧師娘指揮教會的聖歌隊等樂團,她的手充滿彈力而力道十足。

吳牧師娘馬不停蹄地日夜工作,慈祥而和藹可親,從來都不會生氣;她全身籠罩著上帝的愛,周圍的人也都充滿上帝的愛。吳牧師娘編曲的聖詩,至今還在禮拜中詠唱,譬如「你若欠缺真失望」(聖詩317首)及「豈有平安?世間有大艱難」(聖詩323首,Margaret Gauld and Marjorie Landsborough)。

再回到來馬偕博士故鄉的訪問話題,我們52日到達Woodstock,次日吃過早餐就前往馬偕博士的故鄉左拉村(Zorra)。走過幾個與馬偕博士事跡相關的地方之後,來到吳牧師當時聽馬偕傳講信息而立志去台灣宣教的First Andrew’s Church,教堂宏偉,尖塔上的金黃色十字架光輝燦爛。接著去訪問吳牧師娘的故鄉Kippen,我們坐在她父親經營的郵局(現今已無建築物)前的草皮上,聆聽陳長老娓娓道來吳牧師娘的故事,我不禁湧起對她的追憶。應陳長老之請,我就向大家略述和吳牧師娘習琴的情形及感想。

 吳牧師娘生於1867年,歿於1960年,她有兩個女兒和台灣特別有緣,一個是前面提過的長女吳阿玉姑娘,我在她家曾經見過她;次女花蜜(Flora)是個女醫生,與李約翰醫師(J.L.Little)結婚。李醫師曾經擔任過新樓、彰化基督教及馬偕各病院的院長,他們夫婦有兩個女兒:長女李真恩(Jean)是有名的童話作家,她於1962年出版的第一本 “Mine for Keeps”,榮獲當時的加拿大童話獎 (Little Brown Canadian Children Book Award),真恩的童話書籍深受世界各地的兒童喜愛;次女培翠(Patricia)和她母親的姊姊一樣當護士。兩女至今都還健在,我們如果在加拿大多待一兩天,也許可以與這兩姊妹見面。

陳長老提供的相片是在我祖父的「和源」的正廳前面拍的,1937年吳阿玉姑娘辭去新樓病院護士長之職,要去台北馬偕病院就職,好像是歡送吳牧師娘及吳姑娘而聚集拍照留念。相片裡還有我的祖父母、父母親、叔父、叔母、弟弟及堂弟妹等人,當時來赴任台南長老教女學校校長的植村環牧師也在其中。

這張值得紀念的相片在馬偕故鄉訪問旅行之中出現,因而更加見證另一個歷史事跡,就是讓我更加了解吳牧師夫婦及其家族,繼馬偕博士之後,展現給世人的基督教愛的事跡。

我一生中最美的事情之一是追憶吳牧師娘,因而喚起的喜樂與感謝,我會永遠持續下去;在此要感謝陳俊宏長老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