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劉阿飛,1891-1970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劉志明撰 「敘述往事-兼記劉氏家族」《新使者雜誌》45期 1998年4月 p.29-31

按:劉阿飛(1891∼1970,別名金輝)是北部早期的「客家」傳道者之一,其祖.父劉安都是馬偕在新港社傳道時之果子之一 (請參見《教會史話》532 劉安都及其子孫們)  


劉阿飛傳道師小檔案

1891年10月19日出生於新竹獅潭

1908年10月 由嚴清華牧師施洗

1907-1913年 在淡水砲台埔牛津學堂修業5年

1913-1915年 任龍潭庄教會傳道

1915-1916年 再次深造神學教育,台北神學校畢業

1916年9月16日 與葉長妹(傳道師葉作乾之長女,1900-1977年)結婚

1916-1926年 受派獅潭(1916年)、南湖(1917年)、月眉(1919年)、獅潭(第2次,1920年)、大湖(1922年)、關西(1923-1926年)

1926-1961年 任南庄教會傳道師,共35年

父親劉阿飛獻身主用

祖母的純真、愛心、為人處事的態度、堅定的信仰、熱心事奉主,使她凡遇到難事都忍耐,勇敢面對事實,這種刻苦、奮鬥的精神是傳給劉家後代子孫,最為珍貴、無價的遺產。父親後來能獻身主用,當亦受到祖母的激勵。

父親童年時(8至13歲),在家鄉獅潭庄儒林書房學習漢學;少年時(14至17歲),每日拔步到苗栗公學校,接受4年的日人小學教育。之後,受聖靈的感動, 以及一些牧者的鼓勵、介紹,在祖母的同意、贊助下,於18歲時由祖母陪同,從獅潭深山到了淡水砲台埔神學校接受神學教育。回想90幾年前交通的不便,可知祖母的熱心及愛子之心。祖母接觸了基督教文化的教育,智慧受到開啟,相信對她日後栽培後代孫兒女接受高等教育是重要的原因。感謝祖母及雙親對我們兄弟姊妹 的栽培,讓我們有機會接受相當的教育。

重視子女教育

父親平時很重視子女的家庭教育及宗教教育。除了每禮拜三、五教會的祈禱會、查經會之外,每夜就寢前約15分鐘,包括祖母、父母親、姊弟妹,圍繞客廳大丹桌,在小油燈的微光之下,祈禱(大小輪流)、吟詩、讀經,全家一起作家庭禮拜。

由於我們小孩不會說閩南語,讀羅馬字聖經非常吃力,尤其t、th、ch、chh等發音,當我們讀錯這些音字時,都受到父親嚴厲的訓勉;長大後,一提起這些事,我們還會互相取笑。

父親要求我們每一位子女都要會背誦主禱文、信經、新的誡命——當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上帝——嚴格要求我們對人、對主都要誠實。他亦常常引用約翰福音書15章16-17節的經文,勉勵決志領洗禮者:「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指派你們去結那常存的果實。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親求甚麼,他一 定賜給你們。你們要彼此相愛;這就是我給你們的命令。」

同心協力服事主

1961年,父親退休後,與筆者同住,三代同堂,在竹南教會聚會。當時筆者初任竹南教會執事,他叮嚀我說:「當教會長執者,要盡職服事主,關心教會信徒,並要特別盡力照顧傳道人的日常生活所需。」這段話至今仍在我腦海裡,記憶猶新。

父親在學時,同學或同工常稱他「劉金輝兄」,這成為他的別名。而筆者所認識他的同學、同工,這些信仰先輩包括:郭馬西、陳溪圳、吳天命、湯鼎乾、湯鼎紅、莊 聲茂、蘇阿均、葉作權、劉忠堅、劉阿秀、林彼得、陳蘭奇、孫雅各夫婦、鄒袁富來、徐復增等諸位牧師、宣教師和傳道師等,在南庄、土牛、頭份、苗栗、公館、竹南等地,每年利用春秋季節,在各教會、各地寺廟前廣場,同心協力地辦佈道會,宣揚主恩。當時每人發揮個人所得恩賜:講道、培靈、趕鬼、除偶像、醫治病人。有時,同工們也會向原住民傳福音,舉辦福音、衛生等講習會,著實負起時代的艱鉅任務。這些實情及精神常常浮現在筆者的腦海中,感念甚深。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