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生根 林內再造 ─ 熱情實踐家伍炯豪牧師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高瑜撰 《台灣教會公報》2842期 2006年8月14-20日 p.12-13  

你或許聽過林內牌廚具,可能也吃過卡好牌水餃, 不過,這裡既不賣冰冷廚具,也不賣冷凍水餃, 這裡賣的是無限的夢想與熱情,它叫做「林內卡好」。 這個牌子,來自於雲林鄉下 的一間教會,它的誕生,就如同這間教會的重生一般,雖然辛苦,卻也充滿著更新的喜悅。而它的催生者, 正是林內長老教會的牧師,伍炯豪。
第一次約訪伍炯豪牧師時,熱天午後,他穿著阿囉哈大花短褲,頂著剛燙不久的小鬈毛頭,活脫脫是台灣鄉間逗趣的甘草人物;第二次拜訪,是在某一天的主日禮拜時,當前頭的 敬拜團帶完詩歌,伍炯豪跨步從後頭走到台前,穿著牧師服的他,一身黑衫黑褲,像是個很有喜感的江湖俠客。 而他的確也是。人如其名,雙目炯炯有神,個性豪氣干雲。
叛逆少年:挑戰牧師
高中時代的伍炯豪,除了忙著玩之外,每天也忙著跟老爸唱反調。家裡已經是第六代基督徒的他,老是不解,為什麼他得上教會?有一天他終於忍不住跟老爸說,教會那麼無趣,他可不可以不要去?老爸也沒罵他,只問了他:「你對聖經認識多少?對教會真的瞭解嗎?」伍炯豪為了證明教會的無用,決定挑戰牧師,每週從聖經 裡頭找出十個問題考問牧師,但牧師也沒生氣,總是耐著性子回答。
雖然如此,他還是覺得牧師回答的不好,因為很多問題牧師只能告訴他無解,上帝的攝理是超乎人能想像的部分,如創世紀。在伍炯豪當時的認知裡,事實就是事實,若不是「事實」而無法解釋,那就不足以說服人。如此作解之後,伍炯豪認為已經找到了不去教會的理由,開心的在外頭鬼混。雖然老爸叫他去考神學院,不過 他也懶得搭理,高中畢了業就去當兵。
在基隆港邊當兵的那兩年,因為站衛兵,每天只能吹著海風看星星。在這個閒差事裡,一段時間後他開始覺得無聊,於是決定把聖經找出來好好讀一讀,其餘時間則 學一學吉他和貝斯,因為他喜歡寫歌詞,他希望自己未來能夠自彈自唱。
意外的是,在那段不經意的時光裡,少年伍炯豪卻逐漸沈澱下來,在星星與海風中回想自己的過去。他記起自己從小到大經歷的每件事,想著想著,他竟然開始懂了,原來牧師講的話還真有些道理,上帝的安排是超乎人想像的;而他也開始明白,老爸對他說的:「你跟神的關係,是你自己跟神的關係。」換句話說,即便他已經是第六代基督徒,但在他和神之間的關係,則是第一代基督徒,因為,每個人都要自己經歷神,不管是第幾代。
混完兩年兵,伍炯豪也跟著脫胎換骨,他考進了台灣神學院,開始認真的唸書。
面對危機:逆向操作
畢業之後,本來想去澎湖牧會的伍炯豪,卻抽到嘉義中會,不過既來之則安之,自覺如野草一般隨處可生的伍炯豪,就來了林內教會報到。才剛來林內教會的他,就 任第一天就愣住:偌大的教堂裡,只來了十幾個會友,多數是老人家,零星幾個小孩。緊接著,一名長老來告訴他,教會的現款只剩八萬塊,付完他三、四個月薪水 之後就沒了。
伍炯豪這才逐漸知道,教會之前的狀況很不穩定,幾年內連續換了好幾個牧者,而長執會內部的爭執則不斷。因為如此,教會從早先的五十幾個會友,人數掉到只剩十幾個來做禮拜,整個教會死氣沈沈,有氣無力。
不服輸的伍炯豪,雖然覺得很頭大,不過危機就是轉機,反正教會既沒錢也沒人,一切就重頭開始。他先和上帝禱告,求上帝給他一個異象,沒想到上帝許了他一個公園般的教會圖景,人潮如織,美麗如畫!雖然他自己都有些驚奇,但既然上頭的老大都這麼說了,那就跟著做做看。隔週他就發給大家一份進度表,公布了這個異象;大家沒什麼具體回應,全瞧著他看。
看著台下的老人家與小孩,伍炯豪決定了新的策略走向,他要打破既有的思維模式。在他看來,雖然林內是鄉下,但是,那並不表示只剩老人與小孩,一定還有許多年輕一輩的隱藏人口;另一方面,他也評估,如果不去開發新的族群,只是守成顧好眼前的會友,教會的確很快就會枯萎,撐不了幾個月。
伍炯豪因此開始行動。他先拜訪以前的一些會友,找出幾對年輕的夫妻,因為教會之前的紛擾,讓他們已經許久不來聚會。伍炯豪展現了高度的誠意,和他們分享了他的異象,邀請他們回來;有了這幾對夫婦同工的幫忙,伍炯豪開始能推動社區事工。
務實導向的他,也解散了原來就搖搖欲墜的幾個團契,把他們整合成一個三合一團契(婦女、兒童、青少年),用來協助社區活動。到了第二年,他開始把所有會友分成小組,讓每個長執當小組長。特別的是,伍炯豪並不因循一般分小組的作法,他再度逆向操作:這一年,他不急著訓練長執去帶小組,而只是讓會友熟悉小組。
「如果我直接說:來!大家來做小組長訓練,會有人順服嗎?不如讓他們先看到自己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長執們果然開始來向他反應,「傳道啊,我不會帶聖經咧!」、「我不會帶禱告咧!」、「我不知道怎麼分享咧!」,伍炯豪放手讓長執們去嘗試,讓大家親身體會、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
這樣的「體驗教育」,果然達到果效,一年之後,他開始正式訓練長執,也消除了可能的雜音。更進一步地,他帶著他們一起讀書,透過討論,縮小觀念的落差,凝聚起共識,讓散沙成為一支團隊。
廟口文化:請人來坐
「以前沒電視的時代,廟口就是大家生活的重心,大家都會到那邊去坐坐,下棋、泡茶、聊天啊。那麼,為什麼不讓教會回歸到那樣子的方式?」伍炯豪說。乍聽起來,這是個很瘋狂的想法,不過,卻是個很有意思的概念,而伍炯豪也真的做到了。
這並不是說把教會變成廟宇,而是借用了廟口文化的概念,把常民生活融入了教會的體系。
在林內教會的隔壁,原來緊鄰了一間小廟,平時很多居民都會到那邊聚集聊天。伍炯豪來的第二年,為了豎立教會的十字架招牌,於是倚著相鄰的牆壁給掛起來, 到了晚間便點燈照明。廟祝阿婆因此還過來道謝,晚上都不用開燈了,靠著教會這盞燈就夠用。
到了第三年,有一天又遇見廟祝阿婆,她隨口問了伍炯豪:「ㄟ牧師啊,你們教會哪會越來越興,啊我們卻越來越沒人?」第四年的年底,廟祝阿婆跟伍炯豪說,他們那邊都沒人了!她也要把廟給關起來了。
認真說起來���其實並不是因為那塊招牌,而是因為,伍炯豪把教會的圍牆給拆了!2004年底,伍炯豪來的第三年,他終於說服大家,帶著會友一起施工,把五十幾年來的圍牆給打掉,改建成可跨過的小護欄,也增設了環形座椅,教會因此成為透明化的開放空間。
沒有圍牆之後,附近的社區居民開始會出現在教會前面的那片空地,老的來聊天,小的來練舞,還有年輕媽媽推著嬰兒車來散步。又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開始聽到有人會說:「不然你來我們教會啦,我在這裡等你。」妙的是,說這話的人,並不是教會的會友,而是一般的居民。
伍炯豪認為,當廟口文化慢慢形成的時候,社區居民開始就會覺得這個教會是屬於他(她)的,因為教會和他(她)一點隔閡都沒有,想進來就進來,無形中也拉近了教會和居民的距離,「當你參與在這個廟口文化的社區生活裡,其實你已經接近教會啦!」伍炯豪說。讓居民換一間「廟」坐坐看,誰說不可能?
品牌教會:「林內卡好」
品牌教會,是伍炯豪力推的另一個觀念,也是他實踐中的目標。
伍炯豪認為,品牌教會的時代已經來臨,未來不會只是以地域作為教會劃分的依據,而是品牌當道,強調各家的獨特性;也可以說,每個教會的特色在哪,就是它品牌魅力的展現。他舉例,「就如義光教會,早先它以林家的受難史聞名,現在則延伸到社區宣教;雙連教會,談到它就會聯想到它是教會的龍頭先驅;淡水教會,會令人直接想到馬偕的史蹟。」
因為如此,林內教會也朝向這樣的目標定位,發展出「林內卡好」的品牌。
說起「林內卡好」的名稱,伍炯豪大笑,先澄清不是故意取個類似粗話的諧音,但也因為這樣,讓人印象深刻。一開始是為了辦社區營隊,所以要取個名號,取完之後,發現念起來名號響亮,會友就建議申請為專利名稱(?)而沿用下來。
在伍炯豪的理念中,「林內卡好」正是教會的特色所在,它為社區服務而生,未來將朝向公司經營的方式。「我是這樣想的,教會、協會、公司是一個三角形關係; 教會成為會友的需要,協會成為社區居民的需要,開公司則是為林內鄉民帶來就業的機會。」
由教會青少年設計出五彩毛毛蟲與青綠樹枝的可愛logo,「林內卡好」最早先推出帽子、T恤、圍裙,在社區營隊中大受歡迎。成立了愛加倍愛家協會之後,則交給協會接手,透過辦各種活動,讓林內鄉大大小小都能認識,最近更好玩的是,「林內卡好」還做了7-11的icash卡,共發行500張,讓大家來認購。
伍炯豪並不打算只停留在協會的層面,他希望有一天,「林內卡好」能步上公司營運的軌道,發展出經紀人制度,讓教會會友有機會可以擔任這些管理人。在他的看見裡,進駐林內的工廠或許為當地帶來某種就業景象,但事實上,對於林內鄉卻是隱形的咒詛!這些當工人的居民,除了長年出賣勞力之外,隨時可能遭遇工廠倒閉或遷廠,工人沒有任何保障,也沒有任何成長。
由於這層看見,現階段他除了積極幫會友找其他工作之外,也會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恩賜,不要只埋首於工廠裡。在他的設想中,未來「林內卡好」若真正成為獨立品牌,在各地農產品產銷中心成立據點,教會會友就可以派駐到各地管理,也學習到新的知識。
公園異象:有夢最美
這個看起來有點甘草又豪情的俠客型牧師,在林內教會五年,果然如大俠出招,招招精彩。說起他的公園化教會,可一點都不馬虎,連玻璃屋的造型都已經勾勒出來,準備來個二十年長征計畫,全面翻新林內教會。他目前看中的是教會後頭的那塊地,期待著哪一天可以買下來重整。最近他又開始新的構想,打算來弄個「城鄉策略聯盟之旅遊觀光路線圖」,發展林內鄉的旅遊產業以及教會的觀光事工,雖然成敗未定,不過,既然頂頭上的老大說了算!伍炯豪也就決定跟著做了看,為公園化教會的夢想前進。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