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石安勉醫師事略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石安勉醫師(1881/7/9--1957/6/6),新竹長老教會的早期信徒,1907年畢業於總督府醫學校,首先在北門街表町三丁目309地址(現今北門街34和36號處)開設西醫館,是新竹第一位開業的西醫; 1908年才28歲被選為新竹教會長老。 下文摘自余耀文撰「新竹第一位開業西醫-石安勉」(《竹塹文獻雜誌》27期 2003年8月)


石安勉醫師,生於1881年7月9日,父親石其原,母親為石林妙,排行家中四男。二兄石安美(牧師),三兄石安爵(經商),五弟石安慎(牧師)。父親石其原漢文造詣精博,早期為作詞猜謎能手,石家子弟自幼均承襲父親漢學根基。自石其原先生因經商託人不當,從此漸家道中落。雖然石安勉自幼聰明,事親至孝,年少即因家貧而無法就學,7歲便沿街販賣零食,有時受雇切蓪草,到19歲喪父期間或做苦力,歷盡艱辛。
石安勉自接受基督教信仰後,深刻體會到沒有上學的可悲,才進入新竹公學校。1898年台灣總督府訂頒「台灣公學校規則」,新竹公學校設置在原來明志書院的舊址,為新竹初等教育的學校。 公學校原制訂8歲以上14歲以下的學童為招收對象,修業年限6年,但依地方之狀況得為4年(張永楨,文教志:5142)。殖民體制下的差別教育,孩童10歲入學不足為奇,但以19歲才就學,實在需要克服許多心理障礙。
石安勉求學期間,雖然日文較弱,但數學特別出色。秉性聰穎的他因為認真進取的表現,受到當時公學校校長肯定與推薦,特准參加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第六屆醫科招考。放榜時全台錄取80人,最後僅23名順利畢業。當時的新竹廳長高等官四等里見義正,特別頒給石安勉獎金3元(陳嘉式,2000:《台灣教會公報》2540期)。石安勉便以此為車資,穿著母親縫製的粗布衫,到台北入學。
當時醫學校是全公費制度,包括全寄宿制、伙食費、學雜費和醫藥費,每年還供應兩套夏、冬制服,壹雙皮靴、帽子等福利,另外每天還可以領五錢的零用錢,唯公費生的條件是畢業後必須在公立醫療機構服務五年。 醫學校學生每年都有分發到皮靴的福利,石安勉卻沒有,詢其原因,才知道學校為了配合改革前清遺制獎勵剪除辮髮,因為易服與放足斷髮是殖民政府文明開化的重點運動。他幾經思考後毅然剪掉長辮,領取皮靴。 回家後,兄長生氣責罵,高麗菜頭有何顏面見祖先?恰巧新竹教會的郭春木牧師來訪,從中斡旋緩頰。郭牧師說:「頭髮指甲剪除後還會再長,若覺不妥可再蓄長」。 石安勉適時免去一陣皮肉疼痛。日後,石安勉醫學校五年期間,每年都送皮靴給弟弟石安慎,鼓勵他奮發向學,石安慎後來成為北台灣著名的牧師。
石安勉醫學校求學,無論颱風或考試,禮拜天一定到教堂赴主日祟拜。因此,深得台北大稻埕教會李壬水牧師的讚賞,主動為他作媒。介紹自己教會李春生翁的 孫女,即李翁三公子長盛的長女李如鴻小姐,與石安勉結識。當李春生見過少年的石安勉後,知道他信仰虔誠又聰明認真,便欣然答應婚事。李家是台北富商,當時新娘花轎是包一節火車廂,送嫁妝到新竹。
石安勉結婚後,依照總督府府令47號規定,繳納了手續三圓,取得醫師執照許可證,經新竹地方長官認可後,在北門街開設醫館。在日本殖民初期旳台灣,從事醫業的相關人員,有品性不良者及聾啞、眼盲、文盲者可謂泛濫。殖民政府一方面給予准用醫師正式開業許可,一方面對江湖郎中則嚴加取締,此舉為期領有執照的醫師,特別在診療傳染病時,能協助政府有效控制病毒擴散,自然養成與公醫保持密切聯絡,維持等同師徒之關係(許錫慶,2001:237-239)。
早期西醫館最擅長的,當屬外科手術和眼科治療,一般西醫館每週只排三天門診,其餘三日為手術日,在這三天中民眾都稱為殺割日。
石安勉醫師因為自己曾經貧寒,在北門街開業行醫後,特別體恤家境清苦而付不出醫藥費的病患。有些病人並非生病,只是營養不良虛脫所致。所以他特別為他們預備雞湯,裝在罐子,叮嚀病患要溫熱後再喝。有些病患家屬不明就裏,又會跑回醫院問石醫師,為什麼這種藥會結凍?
1896��11月16日,石安勉在禮拜堂由加拿大來台的馬偕��師領洗。1899年禮拜堂遷移到中巷考棚旁,至1922年西門禮拜堂落成,他都一直熱心參與教會活動。1908年新竹教會信徒在定期和會投票結果,石安勉當選長老,會眾歡喜鼓掌。不料加��大籍約美旦牧師(Rev. Milton Jack, 1905-1917年在台灣),以新竹教會小會議長立場表��不同意,他認為石安勉當時才28歲還太年輕,並不適任長老。長老主義制度乃由各堂會所選出的代表專負治理之責。長老有「治會管理的長老」與「傳道訓誨的長老」,後者也稱為是牧師。
新竹教會會員和會是由小會召開,主要是聽取小會報告及辦理教會行政法所規定事項,如設立長老、執事等重大議案,其決議事項登錄在小會議事錄。長老宗之傳統,一直都遵循以中會為中心與長老體制運作方式。在體制設計上是以小會治會為原則,與和會、長執會各司其職。石安勉設立長老爭議,教會小會討論結果認為,此案是和會全數通過,即然發表姓名標榜黑板,又如何能抹消?
同年,第7屆北部中會秋季會議,集合於宜蘭掃芴教會。議事摘要第6項記載:新竹堂會請問要設立石安勉為長老,約美旦恐其年青才28歲尚屬少年不敢設立,請中會鑑定。吳威廉(Rev. William Gauld, 1892-1923在台灣)舉議,聞其品行無疵可摘,雖少宜准之(黃六點《北部教會大觀》:83)。吳威廉牧師是日治時代北台灣最著名的西式洋樓建築師,一向素孚眾望,經其舉議中會認可通過。當日議事錄登記,約美旦、李壬水因病不能出席。
石安勉醫師懸壺新竹市33年,育有四男五女,長男石孜理為台大婦產科醫學博士。長媳陳壁醫師,1935年畢業於東京女子醫學專門學校。次男石孜仁為牙醫師,三男石孜芳經商,四男石孜名是外科醫師。大女婿是牙醫師外,另有二位女婿林柳新及吳安瀾也是行醫濟世。由於石安勉醫師一生 照顧貧弱活人無數,鄉里由衷敬仰而暱稱他為「安勉仙」以示尊頌。
1940年石安勉醫師因居處失火,舉家遷移台北市下奎府町,就是現今的寧夏路圓環附近開設石醫院。石安勉醫師於1957年6月6日安息,享年77歲。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