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馬偕墓園的建築特色之分析

 

 

第三節 馬偕夫人張聰明女士墓的建築形式


馬偕夫人張聰明女士,是臺北盆地五股坑人,據陳宏文《馬偕博士在臺灣》所記載,她 是北部教會第一位女信徒陳塔嫂朱氏定的養孫女,十餘歲時,每日受其公公責打,強迫她綁 三寸金蓮小腳。馬偕博士常到陳塔嫂家,心裡同情她,於是在其學生陳雲騰的推薦及徵得陳 塔嫂同意之下,將也她帶到淡水,請英國領事為他們證婚。

馬偕博士的蜜月旅行其實也是傳道旅行,他們訪問了北部所有的教會,馬偕安步當車, 夫人則坐轎。據馬偕日記一八七八年五月二十七日所載:「今天我在英國領事館與張聰明小姐 結婚,領事夫人(Mr. Ana Mrs. A. Frater),杜特先生(Mr. John Dodd),林格醫生(Dr. Ringer), Mr. and Mrs. Lay 及一些其他的人都在觀禮」。婚後一年即一八七九年五月二十四日,長女偕媽連出生於大龍峒。一八八○年馬偕返回加拿大述職時,馬偕攜夫人及長女一起回國。一八 八○年九月四日,馬偕次女偕以利在加拿大誕生。一八八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全家由加拿大起 程,經美國返抵臺灣淡水。一八八二年馬偕之獨子偕叡廉誕生於淡水。

馬偕夫人共育有二女一子,兩個女兒於一八九九年三月九日同一天出閣,由吳威廉牧師證婚,長女嫁給陳清義,次女嫁給柯維思。柯維思的公子即柯設偕,他對淡水歷史掌故有很深入的研究(註2)。

馬偕夫人於一九二五年逝世,享年六十五歲。她的墓築在馬偕墓的右邊,如按臺灣古時 習慣,這是符合男左女右的配置原則。她的墓也是全為石構造,墓碑為扁形,與馬偕的正方 形不同。另外,也不作尖塔,只有尖拱形的碑首,上面浮雕十字架,總高度比馬偕低很多。

仔細分析馬偕夫人墓的建築形式,它有兩層臺座,每層臺座上皮皆作傾斜曲線,以利洩 水。第二級臺座正面有一排英文記明合建者;背面有一排陰刻中文「北部臺灣基督教徒及朋 友仝建」。

臺座之上樹立一座連接碑首的碑身,全為一整塊觀音山石所雕。碑身正面以陰刻雕英文 生卒年月日,背面則雕以中文,亦採陰刻。碑身正面背面亦雕出邊框,轉角處凹成弧形,與 馬偕墓一樣。

碑首呈尖拱形,上面浮雕十字架。這種造型亦未見於一牆之隔的外僑墓園,可說具有特 色。後來,馬偕後代親族的墓碑如大女兒(1879—1959)及(1880—1970 年)的墓碑,都與母親的 墓採取同樣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