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馬偕博士生平

 

 

第一節 馬偕來臺佈教前的概況


基督教初次傳臺始於西元一六二四年(明熹宗天啟四年)荷蘭人佔據臺灣南部後。當時為照顧荷蘭軍人的信仰和勸服被佔領的百姓信教,遂派遣宣教士隨軍出征。第一位抵臺的喬治• 甘治士牧師(George Candidius),於今臺南地區展開宣教事宜。根據記載,當時受洗者甚眾,可是等到鄭成功攻下臺灣,趕走荷蘭人之後,宣教工作隨即中斷,一六二四年至一六六二年是荷蘭人佔領臺灣期間,但從荷蘭人退出臺灣,直到馬雅各醫生(Dr. James L. Maxwell)再來臺灣重啟宣教之門,將近二百年間基督竟然在臺灣絕跡,若干教會史家認為這顯示了荷蘭宣教 士在臺灣的宣教事宜的失敗,論者認為他們失敗的原因是

  1. 將「教會和國家」的西洋體系移植到單純土著間的政策是錯誤的,他們的宣教士不僅是十字架之前鋒,並且是東印度公司的職員。

  2. 宣教士之中,不少因為致力經商、課稅等俗務,忽視傳教工作。

  3. 宣教士之中,曾發生不道德事件,致使土著懷疑他們傳教動機。

  4. 宣教士常作集團改信運動(Mass Movements) ,因而陷入忽視個人信仰告白的重要性。(註1)

不過,他們所教以荷蘭拼音的羅馬字則在土著之間繼續使用了一百五十年之久,留下不少與漢人之間土地買賣的「蕃仔契」。 荷人離台時,不少原教民也跟隨離去,不必盡然視為失敗。

十九世紀中葉,因為「英法聯軍」的戰敗,清廷與西方列強簽定了天津和北京條約,西方傳教士得以大批來臺傳教。一八六四年(清同治三年),英國長老教會牧師杜嘉德(Carstairs Douglas)及馬雅各醫生,三位助手由廈門來臺視察臺灣情形。翌年,馬雅各醫生隨同助手再度抵臺,在臺灣府城西門外設立佈道所,從此藉行醫南部來傳教。但由於當地居民強烈反對, 只好遷移到打狗(高雄)的旗後,在那裡建立了南部長老教會在臺灣的第一間禮拜堂。一八六七年底,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夫婦抵達旗後協助宣教工作。馬雅各將禮拜堂交給李庥, 醫館則託付給中國海關所聘的醫事人員萬巴德醫生(Dr. Patrick Manson, 1844-1922),他本人則再赴臺南傳教並建立新樓醫院。至一八七一年,傳教範圍擴及到東港、阿里港及阿猴,而打 狗成為南部的宣教中心。(註2)

馬雅各在臺灣宣教史上是一位非常重要的開路先鋒,自他以後基督教在臺灣的傳佈才日漸興隆,未曾中斷。基督長老教會在南部傳教事業基礎既然鞏固,繼而向北部開拓發展,自為順理成章之事。一八七一年(同治十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正好有加拿大長老教會偕叡理(即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抵達打狗,乃決定負起向北部開拓傳教的使命。

總的說來,英國基督長老教會來臺灣南部佈教較加拿大基督教長老教會來北部佈教早七年。在這七年中,南部教會的成就有

  1. 漢人教會八所:打狗、臺灣府、阿里港、埤頭、東港、鹽埔、阿猴、竹仔腳。

  2. 漢人信徒人數:成人受洗者251 名,小兒受洗者4 名。

  3. 平埔教會七所:木柵、柑仔林、崗仔林、拔馬、大社、內社、埔社。

  4. 平埔信徒數:成人受洗者154 名, 小兒受者無。

  5. 宣教士人數:4 名(其中2 名醫生,2 名牧師)。

  6. 本地傳教士人數:4 名。

  7. 醫院二所:一在打狗,一在臺灣府(臺南)。(註3)

這是馬偕抵臺宣教時全臺佈教概況。


注釋:

註1:徐謙信〈荷蘭時代之臺灣基督教〉,《基督教與臺灣》(林治平主編,基督教宇宙光傳播 中心出版社,民國85 年8 月),P8。

註2:賴英澤〈南部教會傳教時期〉,《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臺灣基督長老教會,1965 年6 月初版),P6~8。

註3:郭和烈《宣教師偕叡理牧師傳》,(作者出版發行,1971 年12 月出版)。P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