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Elder John Lai's Archives )

波士頓台灣基督教會與我

賴永祥述 「波士頓台灣基督教會」 2004年5月在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收入於《坐擁書城—賴永祥先生訪問紀錄》2007年8月 p.106-118;是該書第10章。

內容簡目:波士頓台語教會 ─ 參加美國歸正教會 ─ 教會有自購的教堂 ─ 教會也是社區中心 ─ 教會一間變三間 ─ 教會過了三十週年。



1972年5月14日,我和慶理第一次參加在波士頓大學小教堂Marsh Chapel的臺語禮拜聚會。三十多年來我倆就和波士頓臺灣基督教會的會友一起過信仰及團契的生活。

第一節 波士頓台語教會

1972年年初起,在波士頓大學大教堂旁的小教堂Marsh Chapel(可容納30、40人),每個月第二、第四禮拜日下午,都有一群台灣來的基督徒做禮拜。波士頓大學有神學生張信一(張逢昌牧師的長子),禮拜經常是由他主持,若有牧師來,他會請牧師講道,不然就由他講道。是年5月14日(母親節),王錦柏小姐特來帶我倆去參加禮拜。是日來會者二十多人,在異鄉能和同信鄉親一起禮拜交陪,我倆心安而喜樂,就決定參加。

張信一畢業離開波士頓之後,教會的運營就由會友推選的委員負責,講道請在地或來訪的傳道者,如邱明忠牧師、高昭龍牧師、黃丁旺牧師,而盧榮富、吳光勇、黃賢理、張啟典等會友、連我都上場。

1979年,教會借用布來頓社區衛理公會禮拜堂 (Community United Methodist Church,Brighton,MA),地方寬闊些。本來我都鼓勵會友,既然來到美國,應該儘量參與美國教會的活動(我倆自1973年就在Calvary United Methodist Church, Arlington);臺語聚會當然得維持,但不一定要成立教會。不過入1980年代從台灣移民來者一直增加,尤其是後有兩萬人可以移民美國等等關係, 會友增加,有不會英語的老輩;教會就改成每週日都有禮拜,隨而各種的教會活動也增加。

1980年11月2日教會正式定名為「波士頓臺灣基督教會」,英文名稱”Boston Taiwanese Christian Church”,簡稱BTCC,向美國麻省政府正式登記。會友大多為長老教會出身,但會名稱沒有長老二字,就是要歡迎各教派的會友參加之故;事實上,連沒有領洗禮的人成為會友。

1983年2月教會聘了林贊煜牧師來主持。之前他在波士頓華人教會擔任副牧。他剛來我們的教會時,問我要採什麼制度,我建議他,既然這個教會不稱長老教會,就維持委員(同工)制度。

第二節 參加美國歸正教會

1988年1月31日波士頓臺灣基督教會舉行會員大會,會中決議參加美國歸正教會(Reformed Church of America,簡稱RCA)。獨立教會有獨立教會的好處,可以自主不會受任何管制。但考慮到,在海外的臺灣基督教會應該和當地的主流教會接觸、聯繫;尤其是當時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面臨很多問題,獨立教會沒有什麼力量,若是參加美國主流教會,可以由主流教會替臺灣發言。

到底要參加美國什麼教會,其實有兩種好選擇,一個是美國長老教會,也就是Presbyterian Church(USA),另一個是RCA。RCA也是喀爾文主義的一系,由荷蘭移民成立的。在美國東部當時已經有幾間參加RCA,而RCA的紐約大會積極表示願意協助我們。

臺灣人信徒和歸正教會第一次接觸,是1960年代在紐約市皇后區林仔邊(Woodside)社區的Winfield歸正教會。當時由於荷蘭裔會友一直向外遷出或老故,教會衰落,1969年,中會託當時在美國聖經公會的郭得列牧師幫助他們維持局面,郭牧師就帶了一些臺灣信徒入籍。後來因為臺灣人逐漸增加,原本荷蘭裔的教會,轉變為以臺灣人為主,成為第一間臺美人的美國歸正教會。因為在Winfield,所以他們取名為恩惠歸正教會。

這個教會後來請黃武東牧師去主持,之後再請李信彰牧師去幫助它。由於中會有意在新城(New Town)開拓教會,李信彰在1980年帶了一批人到新城,借美國人的新城歸正教會舉辦臺灣人的聚會,是個同時有美國人和臺灣人的教會。黃武東牧師離開恩惠歸正教會以後,由王成章牧師主持。參加歸正教會的還有紐約一間臺灣基督教會,名稱是Taiwan Union。芝加哥有臺灣社區教會(Taiwanese Community Church),另外有長島教會(Reformed Church of Long Island)。

1988年7月10日,波士頓臺灣基督教會正式成為美國歸正教會會員。同年7月17日通過「波士頓臺灣基督教會章程」。章程是我起草的。歸正教會的體制是設有長老(Elder)及執事(Deacon)。所以在章程中,明文規定設立長老、執事,並且規定長老、執事一任三年、兩任為限,若是要連選,必須卸任一年後才可被再選。依照這項新規定,我被選為長老。我做了兩任(1988-1994年),1996年又被選了,再做到2000年(主持教會舉行30週年紀念會後),我就辭去長老職。

在美國歸正教會,堂會的運營是由主任牧師、長老和執事組成的執行團(Consistory) ,便宜上稱長執會,負全責的。主任牧師為主席,推一名長老為副主席,討論會務時不分其身分,成員各有一票。

第三節 教會有自購的教堂

1988年8月7日,教會遷入自購的教堂,地點在15 Elm Street, Framingham, MA。美國有很多臺灣人的教會,但其中有自己的教堂的並不多,波士頓臺灣基督教會是其中一個。

我記得當時教會已經存有建堂基金90,000多美元。購買教堂的費用是359,000美元。美國歸正教會紐約大會提供兩筆貸款,其中一筆150,000美元,利率7%(在當時算是比較便宜的利息)。另一筆貸款120,000美元,利息比較高。

之前王永慶有來哈佛大學訪問,也到過燕京圖書館。他主持的長庚醫學院和哈佛大學醫學院在談合作,時任哈佛醫學院教授的莊明哲,就借機向王永慶說明教會的近況,他也表示關心。當教會買了教堂,王永慶就寄來120,000美元,貸款額一下減半,現在貸款已付清,教堂完全是自己的了。

莊明哲屬於波士頓的Park Street Church,這是High Society的教會。他雖然不屬於我們教會,但前後約十年,每月一次或在夜間來主持查經,也經常上講台。

第四節 教會也是社區中心

在Lexington鎮的「波士頓郊區華人聖經教會」,禮拜時都有七八百人參加,以前一半以上的成員是臺灣籍(現在因為中國大陸人來,比例就不一樣)。臺灣來的子弟都會北京話(國語),到華語教會是很自然。不過其中也有些人,認為若參加臺語教會,會被看做「臺獨」分子,為了避免給人這種印象,就去參加華語教會的。臺灣教會是以臺語為主的教會,對故鄉有情,關心臺灣、關心在台灣的教會,也是很自然。所以發生台語聖經被政府沒收的事 時,美國的臺語教會發起活動,出名刊登廣告;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國是聲明、建議、人權宣言時,臺語教會都會發動連署聲明。

當然也有人認為教會只要傳福音,不要多做類似政治的活動。用簡單的例來說吧,保守的林贊煜牧師主張,不要把關於信仰、教會以外的書拿進教會。但因為這是臺語教會,教會收到各方送來的華文刊物,包括有政治主張的。也有很多人想看這一類的書,變成牧師和會友意見不一。我就說,像牧師所說的,教會圖書館只收信仰有關的書,這些書要登記編目;但我們也可以在樓下交誼廳的一角,設書架來放一般刊物,不登記不編目,讓人隨便閱讀。移民的教會,都兼具同鄉的社區中心。

同鄉會的活動也常借用教會來舉行。在新年、母親節、感恩節或聖誕節等佳節的活動,會友和同鄉常一起歡樂。

台灣教會和台灣同鄉會也有區域性的聯合活動,每年在美國獨立紀念日前後舉行的美東夏令會頗有成績。1973年我首次參加美東夏令會,我記得是第四屆,是教會和同鄉會一起舉辦活動的首屆,地點是在紐約Up-state的Camp Taconic。我受邀去做臺灣基督教史的演講。我一共去演講三次,最後一次應他們要求講二二八事件。我感覺到全體的氣氛是臺灣人結集的聚會。一直到現在,夏令會活動都還在繼續,不僅在美東、在美國中西部、美南、美西各地區等有。

第五節 教會一間變三間

波士頓臺灣基督教會有三十多年的歷史,駐堂牧師有林贊煜(1983年2月-1991年1月,在任8年)、李宏平(1992年9月-1995年8月,在任3年)及施聖導(2001年1月-2002年,在任1年11個月)三人,在任期間合計有12年11個月;就是說教會設立以來有一半以上時間沒有主任牧師。

保守的林贊煜牧師不太受年青會友的歡迎,勉強做了8年,辭職帶著親族及一群人離開,借用Needham長老教會,另外成立「大波士頓臺灣基督長老教會」 (Taiwan Presbyterian Church of Greater Boston 簡寫TPCGB)。

李宏平牧師在教會3年。他是李春生的後代,李春生於1851年隨父由倫敦宣道會宣教師施敦力亞力山大(Alexander Stronach)在廈門領洗;是從廈門移居台灣最早期信徒之一。而他是李家出身第一位牧師。輔仁大學畢業,讀的是經營方面的科系,談起經營理論不錯,如果作生意,成果一定可觀。但他當牧師,或者他認為教會有長老執事在效勞自己不必做太多,竟被長執會(時我卸任,不是成員)以五票對兩票決議不再續聘。之後李牧師來找我,我說:「長執會已經票決!我能怎麼辦呢?」我一問當時長執會投票的情形,兩票之一票是,覺得教會已經辭退過一位牧師,再度發生會不太好而投的。時任長執會副主席陳清俊長老是贊成牧師留下來的,認為辭退牧師是「重要事項」,就召開臨時會員大會來討論。會章規定,「重要事項」提會員大會時,決議必須由三分之二的人通過,但投票結果正反意見各一半,無法推翻長執會的決議。因此李宏平牧師離開,陳清俊長老也離開了。支持他的信徒,先以查經方式聚會一段時間後,1996年和辭去「大波士頓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林贊煜牧師,在Waban,MA共同設立了「紐英倫合一台灣長老教會」(Union Taiwan Presbyterian Church in New England)。所以波士頓共有三間臺灣教會。

依照我的估計,一個教會最適當的人數應該有100名成人會友,信徒如果比這個數字多,一位牧師看顧不好;如果太少,教會會沒有力量。新任大波士頓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是蘇森源。當時我方有63名成人會員,TPCGB有30多名。我就提議把兩個教會合併,因此兩個長執會都一起吃飯,辦了乒乓球、網球等等比賽,也聯合辦夏令修養會,合併的時機好像成熟起來。和會也通過和他們商議合併,我們不主張未來一定要在我們的教堂禮拜,可由雙方再去找一個地方來設立教會。我們的教會在郊外,一個教會要在波士頓市區擁有自己的教堂,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兩個教會合併,或可能成願。

對方是長老教會,共有三名長老,由長老決策,因為一位長老沒就任,實際上僅有兩位長老,加上一名牧師,決策時有三票。牧師和郭長老都很贊成合併。沒想到另一位長老堅決反對,也有部分會友持異議,蘇牧師就認為暫時不宜進行,以免造成教會分裂。合併的機會因此喪失。

第六節 教會過了三十周年

波士頓臺灣基督教會的運營,無論有牧師在任與否、都是由長執會負責推行,有主日學、有查經班、有聖歌隊,有婦女會,也有按年齡層成立的團契,如榮冠團契(高齡者,1985年9月26日成立)、長青團契(壯年,1990年10月21日成立)、約書亞團契(青年,1984年2月5日成立),學生團契(學生,1993年11月成立),會友在事工上都有份。

當然教會無牧師時,有不方便的處,例如有人要領洗禮,要辦喪事。教會該關心會友的家庭,多做探訪。因此在1992年到2000年間,教會另請李廷樞為關懷牧師,不兼教會行政。李廷樞本來是大甲教會的牧師,做過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北部大會議長。我做淡水工商董事會董事長時,他是董事之一。

1999年波士頓臺灣基督教會慶祝本教會誕生30週年。30年前,

1969年8月27日,張啟典夫婦邀幾位同鄉到家吃便飯,由啟典母親陳玉脩(曾任艋舺教會執事)的建議,飯後有簡單的聚會:吟幾首聖詩、讀幾節聖經、感言。同信同鄉,從那時開始,差不多每個月,都有不定期的家庭聚會。直至張信一就讀波士頓大學神學院,才由他向波士頓大學交涉,於1972年年初借用小教堂Marsh Chapel 做聚會的所在。

設教30週年紀念禮拜,1999年9月26日舉行,由美國歸正教會紐約大會總幹事Rev. John Norton 主領。年內舉行三場紀念培靈佈道會,每場3天:第1場郭東榮牧師主領(5月28-30日舉行)、第2場高俊明牧師主領(7月16-18日舉行)、第3場郝文章牧師主領(11月26-28日舉行);舉行六場紀念音樂會(詳情略)。主持完成這些紀念活動之後,我在2000年1月的和會獲准辭長老職。2001年6月教會給我「榮譽長老」之銜。

自1972年5月14日至今,我和慶理就在波士頓臺灣基督教會(現在會員中我倆是最「資深」的),和同信互勉互勵過來,其間有好多回憶,有滿心感謝的,也有些心痛的,一慨容我改日再來談吧。

 

此網站由李秀卿女士撰寫程式建置並義務作維護。如果您對本網站有任何建議或指正之處,請 聯絡我們。謝謝!

Copyright (C) 2007 年1月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
修訂日期: 2015 年 03 月 2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