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互相效力-- 我所認識的賴永祥長老

首頁Home | 賴永祥長老專訪總檔 | Charles M. Lucas | Whitehouse | 吳三連基金會 | 陳俊宏 | 蔡岱安 | 張良澤 | 林俊育 | 淵泉江玉玲 | 坐擁書城 | 王昭文

 

 

王貞文撰 《台灣教會公報》3348期 2016. 年4月25日-5月1日 p.14-15,又見於王貞文Facebook, 2016.04.29。 

1988年,賴永祥長老開始在《台灣教會公報》上面寫《教會史話》。當時,我剛開始在神學院學習,常常興味盎然地讀著這個專欄,覺得和一般「只說好話」的教會見證書寫方式非常不同。短短的一則《史話》,所觸及的人與事,總是令人好奇,作者收斂審慎的文字風格,也令人印象深刻。當時公報的總編輯盧俊義牧師告訴我們,賴永祥長老在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擔任副館長,對於收集、整理台灣教會歷史資料很用心。
後來,我才知道賴永祥長老不只是一位在北美的大學圖書館擔任重要職位的台灣知識分子。他在五十年代,就已經擔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的歷史委員,參與了台灣宣教百年史的資料收集。他與陳漢光、楊雲萍、曹永和發起《台灣風物》雜誌,也曾被台灣省文獻委員會聘為編纂者,修台灣通誌稿的「外事篇」,是早期台灣史研究的前輩。同時,賴永祥長老也是台灣圖書館界備受敬重的師長,他所建立的「中國圖書分類法」,至今都還是各圖書館為中文圖書分類的基礎.。而他在台大圖書館學系所教導的學生,後來都成為各重要的學術圖書館的館員、館長。
戰亂帶來人生變局
2004年12月10日,在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舉辦的「賴永祥先生的學術世界」研討會上,我第一次與賴永祥長老正式見面。在研究室外面的休息空間,看到這位樸素清雅的老先生,姊姊昭文和我與他聊了起來。
「我在二十歲以前的人生,可以說是非常平順。之後的人生,和我原先設想的完全不同了。」他淡淡地說起一個被大戰打亂的人生。平靜的語氣和一貫嚴謹的用詞下面,蘊藏著時代的動盪與人性的掙扎。
賴永祥長老於1922年在後壁上茄苳出生。他出生不久,父親盧明就把整個家庭遷往基隆,從事煤礦事業,相當成功。在日本殖民政權可以提供的教育體系裡,年輕的賴永祥證明他自己的能力決不輸給日本人,不到十七歲,他就考取了當時台日菁英青年競逐的台北高校,奠下堅實的知識基礎。高校畢業後,又順利地考上東京帝國大學法律學科。當時,他是位意氣風發、前途似錦的青年。
但是,在他二十歲之後,太平洋戰事爆發,不但家中事業大受影響,個人的學業也受影響。到了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帝大時,整個國家已經處在戰爭的非常情況。當他從東京帝大畢業,戰爭已經粉碎他原本的人生計畫。一位讀了法學,原本可能參加國家建設的優秀青年,站在一片帝國的廢墟之前,以台灣人的新身份,開始在戰後新時代的亂局求生。
在戰後回復姓名的混亂裡,他在東京帝大的學籍甚至還被機伶的投機者冒用,差一點就連這「東大畢業」的身份都失去。幸得老師們出證明,才在1951年弄清楚,拿到畢業證書。
從延平學院到台大圖書館
1946年,賴永祥回到台灣。東京帝大的學長們辦了「延平學院」,他擔任專任講師。一群人一起為台灣的新開始貢獻所學,夢想建立台灣人的大學。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
在這段日子裡,賴永祥與劉慶理女士結婚。劉慶理女士畢業於東京青山學院,有教師資格,出身台南重要的基督教世家。婚後,他們一起參與在原來的昭和町教會舊址上成立的和平長老教會,慶理擔任司琴。
但是,國民政府對台灣知識分子的疑懼與迫害,也給這個新成立的家庭蒙上陰影。228事件之後,「延平學院」被關閉,被羅織相當多的罪名。雖勉強轉型,努力支撐,但是1949年又有一波新的逮捕潮,延平學院重要相關人士被牽連者不少,一時風聲鶴唳。
延平學院終於得關閉。賴永祥長老得到台大文學院陳紹馨教授的推薦,1951年進入台灣大學圖書館工作,開始他的圖書館專業生涯,後來協助創設了台大圖書館學系。
串連知識,找尋意義
從法學的訓練、教育行政,到建立圖書館的編目系統,看似很不相同的領域,但是一樣都是將龐雜的事物規則化,變得清楚有條理,便於尋索。跨在日本時代與國民黨政府時代之間,賴永祥長老在時代的風暴中小心翼翼地站穩了,有耐性地琢磨著這些條理化的過程,將許多龐雜的圖書、資料慢慢編織進有邏輯的、便於檢索的系統。
在圖書館專業的工作之外,賴永祥長老對台灣教會史料的收集與編目,有著非凡的成就。
在網際網路發展之前,他就已經勤於以通信的方式來收集與修訂資料。1978年,他的母親賴葉長老去世。1980年,他把陳嘉式教授所寫的「故賴葉長老憶零」ㄧ文,作成一份小刊物來發行,名為《壹葉通訊》。第一期刊載紀念母親的文字,再來就刊登他自己所寫的文章,並透過這份通訊,連絡美國與台灣各地的親友,分享他所收集的史料的解讀,還可以向那些被書寫的對象的親友、後代請益、確認。透過這種誠懇的書信往來,他慢慢收集了許多台灣早期信徒的行誼、略歷、家族關係圖譜、教會生活面貌等等的檔案。
因為他對真相的誠懇追尋,賴永祥長老可以贏得許多人的信任,將零零碎碎的教會慶典記錄、人生大事禮儀單張、甚至書信等等資料交給他。透過《教會史話》,我們也都受惠於他掌握龐雜資料、將零碎資料串連成有意義的連結的能力。
萬事互相效力
賴永祥長老用他的「史家的技藝」為台灣教會歷史編織著關係的網絡,也以他長長的人生琢磨出來的、內斂但鋒利的判斷,繼續在領我們觀看我們的教會、我們的處境。
2007年,在林晳陽牧師娘李秀卿女士的協助下,已經85歲的賴永祥長老開闢了一個網際網路裡的史料庫,開始把這些資料有系統地加以電子化。直至今天,「賴永祥長老史料庫」仍不斷在增加資料,一方面將手頭上的資料電子化,一方面通過網路脈絡,再收集新的資料。
這個史料庫有清楚的、以台文為基礎的人名檢索系統。他關懷的,不只是在教會裡擔任領袖的重要牧長,也收集了相當多信徒的資料。那裡充滿了有趣的信仰生命經驗,一個個在時代中的見證,有衝突、有失敗、有得勝、有歡喜,一個一個單獨的點看似無意義,彼此串連、集結、放在時代的脈絡來看,卻會看到上帝在人的歷史裡彰顯的智慧安排。
萬事互相效力,當時間夠長,資料累積得夠多,許多傷痛、恐懼、焦慮的故事,都會顯出它的意義來。因此,這豐富的史料庫,確實成為一個信仰生命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