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 Elder John Lai's Archives )

教會增長個案研討:以台北中會淡水國語禮拜堂為例

高順興撰 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論文 2004年6月發表 指導教授為薛伯讚 評閱教授鄭仰恩。本論文收藏於 台灣神學院 館藏編號 S402  [台神論文檢索摘要系統] 詳全文


摘要

筆者就教會增長的問卷統計結果做成統計圖表,然後參考訪談所得,以WagnerSchwarz的增長理論,將淡水國語禮拜堂主要的增長因素歸納為下列四 項: 1.牧者的領導 2.建堂的影響 3.同質的優勢 4.多元的現象 1949年,大陸各教派的教會從大陸撤退,而其差會與宣教師轉向台灣,1970年,美南長老教會屬下國語教會全部隸屬總會由各中會統轄管理,1955- 1968年間,在台北中會設立6間國語禮拜堂,並在1959年接納信義及聯誼國語教會。1977年,發生美麗島事件,長老教會發表人權宣言,致使很多國語教會脫離長老教會,紛紛獨立起來(最大間者,如信友堂),唯有淡水國語禮拜堂仍隸屬於長老教會,是碩果僅存的國語教會。

當時淡水國語禮拜堂的小會議長是陳泗治校長,在他的領導之下,教會沒有陷入省籍情結以及政治立場對立的危機,而且當時的會友除了外省籍的信徒以外,還有相當數量的淡江中學的老師和學生,他們有的是原住民,有的是福佬人,因為這種多元以及陳校長的領導,就使得淡水國語禮拜堂仍然留在長老教會的體系裡面,而這個在長老教會體系裡面聽起來很奇怪的「淡水國語禮拜堂」,卻因為兼有長老教會的身分以及使用國語的同質,加上特別的教職員同質優勢,使得蕭聰穎牧師在此15年的耕耘得以開花結果,這些增長的成績,我們除了感謝上帝奇妙的帶領以外,也不能不承認教會增長理論確實值得我們好好研究。詳全文

 

此網站由李秀卿女士撰寫程式建置並義務作維護。如果您對本網站有任何建議或指正之處,請 聯絡我們。謝謝!

Copyright (C) 2007 年1月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
修訂日期: 2016 年 03 月 0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