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淡水教士會談起——後馬偕時代的起承轉合

陳俊宏撰《台灣教會公報》2642期 2002年10月20日 p.12

吳威廉牧師(William Gauld, 1861-1923)是馬偕牧師(George Leslie MacKay, 1844-1901)北台灣宣教事業的接棒人。吳牧師夫婦是在1892年10月22日抵達淡水,10月23日登陸,因此在其抵台宣教110週年撰文紀念,也就別具意義。


北部宣教事業重心

吳威廉在馬偕牧師去世後,首先於1904假淡水牛津學堂(Oxford College)創立了「台北長老中會」,接著又在1906年成立了「教士會」(Mission Council)。這個教士會起初是由3名男宣教師──吳威廉牧師、宋雅各醫師(Dr. James Y. Furguson, 1876-1965)及約美但牧師(Milton Jack)等所組成。

劉忠堅牧師(Duncan MacLeod)曾在他所寫的書《美麗島》(The Island Beautiful, Toronto, 1923)裡頭寫道,當年(1907)他到達台灣時,雖值吳威廉牧師第二次例假回國,但整個教會的問題,都由教士會負起責任,有效地進行著一切的工作。這個存在了大約6年之久的的「淡水教士會」於1911年做了一項議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台南,1984二版)特別記道:

「原來偕牧師到台時,淡水是條約港之一������…但自從日本據台(按1895)以後,此條約港已不復存在,且淡水港口漸為河砂堆積,港口淤淺,已無昔日之繁榮。因此1911年北部教士會(按即淡水教士會)決議將傳教中心由淡水遷移到當時的���邑台北。得到加拿大母會之許可後,便購買一宏大地皮在台北牛埔庄(現在的雙連),擬建設���院、神學校及宣教師住宅。」(頁157)

無疑這是北部教會一項重大的決策,多年後《百年史》在出書時(1965)高度肯定了這個「淡水教士會」當年所做的這項決策:「此項����移是適合時機的明智決策。」(頁157)

南北教會合一

淡水教士會在1911年底與台南教士會舉行第一次的聯席會議,次年果然在彰化成立了「���灣大會」(1912.10.24)。至於淡水教士會當年為何和台南教士會協議起南、北兩宣教機制的整合大工程?這���要從加拿大長老教會和英國長老教會的宣教性夥伴關係上的歷史淵源來瞭解。

從近的來說,1907年春加拿大長老教會海外宣教委員會執行幹事偕彼得牧師(Peter MacKay, 1847-1929)到��灣北部視察期間,就曾與吳威廉連袂同訪台南教士會,初步協商南北教會合一的方案。

就遠的來說,在馬偕牧師還在唸神學的時候(1868.10.3)英國長老教會的海外宣教委員會主任委員馬提���(H. M. Matheson)便寫了一封邀請函給加拿大長老教會的對等夥伴馬拉輪教授(William MacLaren),信上有句話是���麼寫的:

「英國長老教會非常高興能夠有加拿大長老教會派人到中國,在傳福音的事���上成為我們的同工。」

那時中國包括台灣,與現在情形不一樣,而當年馬偕卻選擇了台灣北部作為他的宣教區。明顯採取了對等合作而非機體合一的途經,開始走自己的路。

後馬���時代的淡水教士會在和台南教士會舉行首次聯席協議會的當中,就聯合神學校的計劃��根據甘為霖所做的筆錄,雙方同意台中為理想的地點。但是1915年的第四屆台灣大會卻以投票方式議決了以台北�����為南北聯合神學校的校址(《百年史》,頁233),而那時北部宣教中心已從淡水轉移到了台北,「淡水教士會」從此成了歷史名詞。

宣教薪火代代相傳

加籍女作家Marian Keith在撰�����The Black-Bearded Barbarian(Toronto, 1912;漢譯《黑鬚蕃》,蔡岱安譯; 陳俊宏編,台北:前衛, 2003)那本馬偕傳記小說時,於結尾寫��:

「在偕牧師身後的美麗島上,那偕牧師遺留下來的工作怎麼了?一切照常。

在4個有組織的堂會,共有2,100個會友,另外還有50個以上的宣教據點,加��2,200名慕道友廢除了家中的偶像。信徒家境雖然貧窮,也都很樂意奉獻。在1911年裡總共捐了35,000元作為教會事工經費。��美但牧師說每年都有一些特別奉獻,由教會使用在花蓮奇萊平原的阿美族原住民事工上。

吳威廉牧師及其家庭仍繼續留在那裡,守在第一線奮戰,與他同工的袍澤���有多勇士,��������59名當地的傳道仁和許多家及宣教師,包括宋雅各牧師及其夫人,約美但牧師夫婦、劉忠堅牧師��婦、金���理姑娘、高哈拿姑娘、黎媽美姑娘、烈以利姑娘,…… 乙棟由宋雅各監造的醫院正在施工,附近還有���的和大學也在規劃當中呢。

這些不是全部,從��洋的那���,偕牧師童年居住的地方��發出另一種聲音,那是來自其他讀了他尊貴一生故事的男孩們心底的迴��,他們的回音是:我們像他一樣也要���去,去擊碎任何阻礙人��進步的巨石!」

後繼有人,除了外籍宣教師,當時��已有59名本地傳道人來承傳馬偕所點���的宣教薪火,而爾後台灣南、北兩長老教會合一的見證則顯然有待考驗,因����一路走來曲折坎�����,是蘇���蘭人的執拗;還是舊��國人那種黨而不群的根性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