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老淡水的偕叡廉

 

 

蘇文魁撰 見於部落格「從淡水的馬偕博士說起」分類:再別離的年代

按:偕叡廉(Mackay, George William, 1882-1963),妻偕仁利(Jean Ross Mackay, 1887-1969),夫婦育有二子三女:即長子偕威理、次子偕約翰、長女偕安連、次女偕明利、三女偕瑪烈。


            

偕叡廉夫婦子女、和子女間的感情是相當濃厚的。雖然宣教士離鄉背井、身處異鄉、家庭生活聚少離多。子女在異文化環境中成長也難有正常的童年。不過他們家倒是有愉快的童年生活。一來,偕叡廉當校長不用到處奔波,是個好爸爸。在淡水早期有吳威廉的子女和柯設偕當童伴、晚期也有其他老師的子女相陪。

到了就學年齡後,他們到日本神戶和其他加拿大宣教士子女讀當地的英國學校時也相互扶持,暑假回台灣偕叡廉都會安排旅遊讓他們永生難忘。尤其1927年8月花蓮太魯閣第一次開放時,偕家三個男人進入登山、訪原住民、溯溪、泡溫泉,兩兄弟開心的買了4把「番刀」,保存了70多年後偕約翰還捐回給淡江中學保存。

另外,旅台的南北宣教士也都會讓他們的子女舉辦夏令營,淡水附近大屯山上宣教士的度假山莊,一直是他們最浪漫的台灣回憶。也結交了不少珍貴友誼,偕威禮和約翰與彰化蘭大闢的友情最為溫馨。

偕叡廉在淡水的退休生活是由3個女兒前後相陪照料的。最早是長女安連,1948年回國後偕明利隨他們來台。明利是護士,在馬偕醫院任護理長,她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派駐台灣,指導台北和台南的護理學校。

1953年 偕家發生一件奇案。某夜晚(1953年6.月2日) 兩個壯似軍人的男子潛入他們的宿舍,對他們開槍,偕叡廉腹部中彈,緊急送往台大醫院急救,命是救回來了,但年事已高在腹部的子彈一直未取出。而明利則是腿部中彈無大礙。此時正是英國承認中共,台英外交生變之際,因此案子顯得敏感,連英國的新聞都有報導。而政府一直未破案,也沒為此作交代。偕叡廉出院在家靜養時淡水教會青年還夜宿他家,以防歹徒再來,為他擋子彈。

1955年偕瑪烈來到淡水,她陪他們8年之久。瑪烈在台北美國學校當秘書。而偕約翰的女兒萊絲禮(Leslie)也曾利用暑假到淡水陪阿公,讓偕叡廉享有短暫的天倫之樂。

偕叡廉幾經疾病後,1963年7月20日因肺病病逝台北馬偕醫院。告別式在7月23日 於他心愛的淡水教會禮拜堂舉行,當天赴其喪禮者有千餘人。告別式由其愛徒王守勇司會、汪宗程牧師主禮,由柯設偕代表遺族致謝詞。會後教會會友隨靈枚,由聖歌隊開路走向淡江中學,自校門開始學生沿大道兩旁列隊相迎,入其家庭墓園葬於父親馬偕博士左側,墓碑前為英文,後面中文寫有「宣道宏教.萬世景仰」。兩年後興工起建的中學大禮拜堂主塔也因他命名「偕叡廉紀念塔」。

偕叡廉是混血兒,本地人不把他當宣教士看。此外,多少受外國宣教士排斥。他是有其父親的個性和意志,能力也有過之而無不及,但他承自馬偕的獨斷和霸氣卻不能沿用於他的時代。其行事不僅在當時已有爭論,到了戰後更因淡江中學爆發北部大會的「反馬偕」運動。使其晚年黯然失色。論其功過得失,或許說他是一個夾縫中的宣教士較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