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南劉家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家庭與地方社會之關聯(1849-1970)

 

黃佩萱撰 東海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許文雄先生 2009年7月 63頁

全文可點閱 Tungha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310901/1179


本論文旨在探討台南劉家之興起與發展、栽培子弟的特質、對基督教傳播及本土化扮演的角色;劉家家族信仰基督教,同時積極追求新式教育,並透過婚姻關係建立人際網絡,而產生活潑的上升流動與社會影響力。以台南劉家為探討對象,理由有三:一、台南劉家第一代是劉光求(瑞祥,1826-1887)與其異父弟高德耀,即府城最早受洗的七人之一,是家族遷台後接受西方信仰的代表。二、劉家為台南望族,又幾乎全族人都信仰基督教,不論以地方史或教會史的角度來看,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家族。三、劉家之社會回饋在醫療、教育等方面都有目共睹。 轉錄其目錄及第五章結論於下: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使用文獻與專書回顧------------------------------------------------------3

第二章  基督教長老教會在台南地區的傳教

台南地區的傳教歷史

一、南部長老教會的宣教-----------------------------------------------------6

二、教育的推行-----------------------------------------------------------------8

三、傳教的困境-----------------------------------------------------------------9

第二節、傳教方法

一、醫療傳教--------------------------------------------------------------------11

二、本土教徒對傳教的貢獻--------------------------------------------------12

第三章  劉家在台南的發展

第一節、家族的歷史淵源

一、劉光求來台灣的經過-----------------------------------------------------15

二、劉光求的子嗣--------------------------------------------------------------17

三、第三代的族裔--------------------------------------------------------------18

第二節、家族的信仰

一、第一代劉光求與高德耀入教--------------------------------------------24

二、第二代家族成員的信仰--------------------------------------------------27

三、第三代家族成員的信仰--------------------------------------------------30

第三節、家族的興起與發展

一、家族的興起------------------------------------------------------------------32

二、家族的發展------------------------------------------------------------------34

三、日治時期劉家與台南地區的政教關係---------------------------------37

第四節、家族的婚姻關係與社會地位的延續

一、與各地望族的婚姻---------------------------------------------------------40

二、與各界名人的婚姻---------------------------------------------------------42

三、同為早期基督教家庭的婚姻---------------------------------------------44

第四章  劉家與台南社會關係

第一節、教育方面的貢獻

一、長榮中學---------------------------------------------------------------------48

二、長榮女中---------------------------------------------------------------------50

第二節、醫療方面的貢獻------------------------------------------------------------53

第三節、人才培養和其他地方貢獻------------------------------------------------54

第五章   結論------------------------------------------------------------57

書目--------------------------------------------------------------------------60

表目錄

〈表一:劉崑華世系〉-----------------------------------------------------------------16

〈表二:劉光求子嗣〉-----------------------------------------------------------------18

〈表三:劉麒麟子嗣〉-----------------------------------------------------------------19

〈表四:劉大粒子嗣〉-----------------------------------------------------------------20

〈表五:劉瑞山子嗣〉-----------------------------------------------------------------21

〈表六:劉錫五子嗣〉-----------------------------------------------------------------23

〈表七:劉家第三代最高學歷〉-----------------------------------------------------36

〈表八:婚姻關係圖〉-----------------------------------------------------------------45

 

第五章 結論

本文就劉家的歷史,來探討基督教長老教家庭,對地方社會的影響與貢獻。以下分為四點探討。一、早期基督教家族的興起與發展。二、扮演傳教助手角色。三、人才培育方面的貢獻。四、教會本土化訴求的實踐。

 一、早期基督教家族的興起與發展

我們從劉家的歷史能夠應證,基督教家庭形成與發展的大概順序。首先,劉光求、高德耀代表了第一代基督教徒。他們受到了馬雅各醫師與教會的感化,接受基督教信仰,成為傳教士的助手。通常第一代教徒都是社會低階層之民眾,無經濟基礎也無文化背景,在他們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後,可能會影響到全家族的信仰。以劉家來看,幾乎都有接受基督教信仰。其次,第一代基督徒接受西方思想後,會較重視子女的教育,第二代的基督教徒也有機會接觸更多的西方文化,可能開始識字、受教育,漸漸提高經濟基礎與社會地位。劉家的第二代劉瑞山因為教會教育習得羅馬字、能夠寫文章信件,也奉行基督教義中的身體力行與儉樸生活,漸漸置產成為富裕之家。同輩兄長劉麒麟能夠與生番熟番作生意,也是因為傳教士將信仰傳至原住民社會,他們能夠接受外來的物資,而劉麒麟也有管道與原住民買賣。弟弟劉錫五開辦雜貨也有盈收,接受基督教信仰後他開始在教會中擔任職務,甚至是教會長老,已大大提高了家族的地位。劉家的第二代極重視子女的教育,受到西方的平權思想影響,能夠做到男女平等,因此第三代不論是男是女均接受高等教育,培育出各界人才,使劉家的經濟、文化水平皆大大地提升,成為府城地區的望族。延續至今,我們可以看到劉家的後代子孫都有良好的社會地位,在金融界、教育界、醫學界有所表現。

日治時期,劉家也感受到政治對於社會、以及教育的影響。雖然劉家與台南州知事、市長都能夠維持友誼,然而政治的影響,是更加全面而廣泛的。劉家迫於政策壓力,必須遷墓。也曾被迫改姓。在教育方面,對於日本無法信賴,認為台灣人受教的機會必定不如日本子弟,因而將學子送往國外。

戰爭也帶來劉家轉變。戰火的攻擊下,劉家古厝的主屋遭到炸毀,同時也造成一名女性傭人喪生。劉家古厝尚未整建完成前,劉瑞山等人必須暫住其他族人家中。戰爭結束,台灣光復。台南最末任日本市長羽鳥又男準備回國,劉瑞山資助他,並助他離開。根據後人的回憶,認為送走羽鳥又男後,劉瑞山的身體便大不如前,此後不久便去世。戰後的劉家,同樣在各行各界有亮眼表現。從教會的角度來看,此時積極強調「三自運動」,這方面在第四點再提。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劉家培育出來的人才,能夠帶動戰後的繁榮。

二、扮演傳教助手角色

劉家扮演著南部傳教史上,「遠心傳教」的助手角色。台灣的傳教工作,與醫療密不可分。外國傳教士來台行醫,並且將福音傳給民眾,這在台南地區,是重要的傳教啟始。馬雅各在台南,雇用台灣人當助手,與劉家關係也很密切。劉光求聽到馬雅各講道後,便自願受洗,成為他的助手,在教會中默默奉獻。馬雅各欣賞劉瑞山的才能,希望將他培養成醫師,雖未能如願,但劉瑞山仍然是以他的能力所及,為教會奉獻。高德耀曾經營鴉片館,在受到基督教感召後,下定決心戒癮,並且成為馬雅各的助手,學習西醫,甚至能夠在馬雅各回國後,繼續接只掌醫療傳教的工作。除了在馬雅各身邊的這三人之外,劉家成員在教育界、醫療界等奉獻時,不忘宣揚基督教思想。他們以自願的方式,視教會為中心,以自身能力將基督教傳播出去。也就是說,劉家在傳教過程中,是擔任遠心傳教的助手角色。

三、人才培育

提到劉家在「人才培育」方面的貢獻。正如之前所說的,劉家對教育非常重視,所以第三代開始,培養出各界優秀人才。劉青雲是留日先鋒。他也負責弟弟、族人們到外地求學事宜,給予照料。劉主安求學經歷完整,留學日本,又到劍橋深造。回國後,他成為一位教育家,任教台南神學院、長榮中學,更在長榮女中任教長達四十四年。劉青和是台灣第一位取得德國化工博士者。劉彩仁在醫學方面很有成就,取得放射線醫師執照。劉清風是台灣第一位留美的醫學博士,也是在醫學界發展長才。劉家成員的培育,也是社會人才的培養。劉家有多人擔任教育工作,其培養的學子人數眾多。劉家又是西式教育的先鋒,在新教育、新思想的傳遞上有所貢獻。

四、教會本土化訴求的實踐

教會期望的「本土人士參與」這方面的實踐,在劉家的歷史也可看到。吳學明提到,初期的教會必須依賴傳教士們管理教會一切事務,在經濟上也仰賴傳教士的奉獻和教會的援助。西方傳教士來到台灣為了節省經費支出,僱用台灣本土人士,並且鼓勵本土人士參加教會活動、捐款幫助教會開拓工作,能夠自己供養自己的教會。長老教會在台灣從仰賴外國教會、漸漸走向台灣人自治的教會,發起台灣信徒「自傳」、「自養」、「自治」的「三自運動」。 台灣基督教史中,三自運動是在日本統治台灣後才真正受到重視的運動,有學者認為在1970年台灣基督教會才真正走向「本土化」時代。然而在日治之前,基督教長老會在南台灣設立醫院、學校…等措施,都必須募款取得經費,本土信徒的捐獻對教會而言是重要的助力。劉瑞山在建學校、醫院方面多有資助。劉錫五在樂山園的建立上,慷慨解囊。有關教會的多項建設,劉家都提供資金、土地,是不可忽視的貢獻。對台南社會而言,西方醫療,是由於新樓醫院的建立。新式教育的引進,長榮中學提供給貧困家庭子弟求學機會。長榮女中開啟女子教育,提供女性除去舊習、學習知識的機會。這些都是教會與社會聯結重要關鍵,而劉家便擔任了聯結的重要橋樑。教會的策劃,經由劉家的資助,得以提供地方民眾。不論如何,教會在地方的發展,必須要有傳教士的推動,配合本土信徒的捐獻才能完成。這樣的捐獻可說是信徒對教會的回饋,更可說是信徒對當地社會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