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社普通學校」----劉青雲憶古談

 賴永祥 筆錄   

  原載於《壹葉通訊》42  1985.3.月刊

1980年夏岳父劉青雲首次訪問美國,自726日起至921日止,居於波士頓區,於是我有機會傾聽岳父之談話。岳父去世已三年,今將當時多次談話的備忘筆錄取出一段,稍潤飾並略加按語,提供給戚友參考及思念。賴永祥 1985年3月9日。


         

我年幼時,有日本人秋山善一,住在家的附近,開運送店[按:秋山善一,山梨縣中巨摩郡奈湖村人,若年在橫濱謀生之後抵台。19008月在台南市現南河街開魯槽業務,專屬於大阪商船會社安平之店,業務甚發達。]印象甚深者就是他的善筆,我常常隔窗看他用大毛筆在一大張紙上寫信之情形,他不責備我的無禮貌,反而對家父說:「這孩子好學,長大該送他到日本留學。」於是當我18歲(滿16歲)時,秋山氏就帶我到日本去,所以秋山氏是我的恩人。他有弟弟衍三,曾任長老教會中學教員,也是官立盲啞學校校長,衍三之墓在台南,數年前有其親屬來台南,到太平境教會尋查,遇主安在教會,於是由主安帶他去省墓。 

當時自基隆至神戶,航程要五日,大阪商船會社有「台中丸」及「台南丸」就航,僅兩千噸,1909年起有「櫻丸」參加,五千噸的「信濃丸」是稍後才就航。航海間遇風,波浪大,我為暈船而實在苦。自神戶到京都,搭火車,自京都火車站到旅舍是用「人力車」。當時我因留有辮子,所以一路引起眾之注視,頑童乃接近要惡作劇,所以秋山氏就帶我到理髮店將辮子剪去,將剪去的辮子寄回家作為留念。 

我就讀於京都同志社普通學校。同志社是新島襄先生於1875年創設的基督教主義學校。開設中學部是1900年。當1910年我入學時稱「普通學校」,至1916年才改稱作「同志社中學」。中學部是五年制,收容滿12歲以上高等小學校二年肄業生,其實我在台南長老會學校已唸了兩年以上,不過日語能力太差,所以在同志社從第一學年開始讀。新島先生以於1890年去世,但他的遺訓仍在他創辦的學校活著,當時的教頭是波多野培根,以身作則領導中學部,中學部學生除家在本市能通學者外,一律住宿舍,受嚴格的管理,每日早晨上課前學生要聚於校內禮拜堂聽講,夕間在舍,是完全根據基督教信仰從事人格教育的時代。

據家父(瑞山)透露,要送我到同志社,曾得到巴克禮牧師很大鼓勵。我到京都時,周再賜已於1909年畢業普通部,進預科,1915年畢業於大學神學部。林茂生1910年剛畢業普通部,而就讀於在京都之第三高等學校。高我三年則有趙天慈,高我二年則有廖溫仁,高我一年則有吳可足。同年級有郭馬西、李明家。晚我二年者有黃朝祥、黃元明。晚我三年者有蔡孟鑫、劉主恩、吳昌盛。晚我四年者有呂阿墉、劉清風、蔡仲舉、王榮文等。

 

周再賜之父親是早期傳道者周步霞字耀彩。再賜於1915年赴美,在Oberlin大學及Chicago大學神學部研究,1921年返日,先任同志社大學文學部助教授,1925年任前橋市私立共愛學園園長、共愛女學校校長,至1965年退休。[再賜於1922年娶日女勝美千代為妻,1969年去世

林茂生是我老師林燕臣牧師之長子;巴克禮牧師鼓勵燕臣老師(時未封牧)送他兒子赴日深造時,與四位信徒商量,設法籌其學費:就是李仲義、高再得、顏振聲及劉瑞山。每人負擔三個月。家父寄款來,我遵其囑把該送款額送交茂生兄,所以我知道這些事。林茂生於1916年畢業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系,是臺籍人士首位文學士。返台後歷任長老教中學教諭,台南商業專門學校教授,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教授。其間曾赴美研究,1929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光復後任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教授、院長,在教會貢獻甚大。                                    

 

趙天慈多年擔任台南長老教中學教員,戰後首任長榮中學校長。吳可足、吳可免當時就讀於京都商業學校和吳昌盛是傳道師吳葛的子第七、八、九。吳昌盛後來進青山學院神學部,頗受矚目,惜因病返鄉,若年(32而亡。

蔡孟鑫是清水蔡介和長男,1918年畢業於同志社中學,再進京都府立醫學專科學校,1922年畢業該校。1923`年月11日,由我介紹與家妹秀琴結婚。劉主恩是大伯劉麒麟之二子,同志社中學畢業後再進農業大學。劉清風是四叔錫五之長子,由我推介就讀於同志社中學,畢業後渡美,在South Dakota州立大學醫學院得學士,續入Indiana 大學得碩士,返國後曾任上海復旦大學生物學教授兼系主任,也赴北平協漢醫學院研究,1929年起在台南與夫人莊采芳開青峰醫院,他曾協助戴仁壽醫生[Dr. G. Gushue-Taylor]為建設樂山園募款,當戴醫生不得不離開該院時(1941),他繼其後擔任樂山園園長而為救癩事業努力。黃朝祥是黃俊命牧師之弟,自同志社中學畢業,再進大阪醫科大學,畢業前忽得病而亡,誠可惜。

 郭馬西是北部早期傳道者郭希信牧師的長子,而陳清忠則是陳榮輝牧師北部最初受按牧者之一的次子,其兄就是陳清義牧師。[郭馬西後來進明治學院神學部、紐約協和神學院,返台任教於台北神學校,前往新嘉坡、緬甸、日本,晚年牧台北市中山教會。陳清忠在淡水中學校任教多年,戰後曾任淡水純德女中校長]

同志社中學為了台灣教會確實培養了很多人才,我畢業以後陸續進入者,如陳瓊琚、高天成、洪約伯、柯設偕、盧萬得……,不能一一舉出,是台灣社會,我們教會應該感謝者。

我於1915年結束了同志社中學普通學科的課程,赴東京進慶應義塾大學予科,三年後進大學埔部理財學科[19213月獲理財學士]

DOSHISHA COLLEGE SONG

1. One purpose, Doshisha, thy name

Doth signify: one lofty aim:

To train thy sons in heart and hand

To live for God and Native land.

Dear Alma Mater, sons of thine

Shall be as branches to the vine;

Tho’ through the world we wander far and wide,

Still in our hearts thy precepts shall ab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