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詩歌—臺灣第一本教會聖詩的歷史溯源》序

 

首頁Home

著作目錄

 

序跋 

聖詩歌序
聚珍堂史料發刊總序
黑鬚番序

《台灣教會公報》全覽序

《濟南教會歷史與信徒》序


書目

明鄭.南明--我的論述

荷蘭人之臺灣宣教[書目]

台灣長老教會史[通論書目]


 

 

 

賴永祥  2003年9月21日

      

江玉玲女士於1998年元月獲得奧地利國立維也納大學的音樂哲學博士。其主論文的題目《Seng Si Koa. Das erste Kirchengesangbuch in TaiwanBibliographische Untersuchung der Primaerquellen》,是一部追溯台語聖詩來源的學術著作。原著是用德文寫成的,這次由台北基督教文藝出版社刊其中文版,題為《聖詩歌—臺灣第一本教會聖詩的歷史溯源》,或者可簡稱為《聖詩歌的歷史溯源》吧。

1996年元月12日,玉玲從維也納遠路飛來波士頓,問我要研究台灣的基督教音樂可從何處開始。我就告訴她我對早年台語聖詩的若干心得。例如:(11865年英國長老教會在台設教,帶入廈門腔的聖詩冊,最早流行的可能就是只有13首的《養心神詩》;(21900年南部中會編成《聖詩歌》,將當時所用《養心神詩》所有的59首分開,依性質歸類列入外,增加63首,共122首,這應該是在台灣所編成的第一本聖詩;(3)廈門腔的《養心神詩屢有增補,一直由北部教會採用,台灣大會成立後,南部教會也回復使用,直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自行編纂《聖詩》為止;(4)早年的聖詩冊,罕錄詩調,《聖詩歌》也只有一首有譜,崇拜時由主理者起調,或由司琴者選調,因而在南部,林錦生曾自編《詩譜合璧聖詩》等等(我在《教會史話》略有所談)。也展示了若干早期的詩冊版本。要真正做學問,不能有不勞而獲的心態,所以我只給她一本咸豐4年(1854年)寮仔後花旗館寓藏版印行的《養心神詩新編》的影本,並沒有讓她影印我所蒐集的資料。

我告訴她偉烈亞力(Alexander Wylie1815-1887)曾蒐集早期來華宣教師撰寫的著作甚豐,並有書誌的出版,如欲找早年聖詩冊的各種版本,可由此為線索。返回維也納的她就決心要歷訪各國圖書館、檔案館、宣道會等,尋找並親眼目睹原始資料。她在英國牛津大學的東方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大英圖書館.....並到蘇格蘭、荷蘭.....到美國,竟獲得了二十幾種的《養心神詩》版本及多項有關資料。她統統做影本,可隨時檢閱、排比及分析。 

她在進行分析之後,就和《聖詩歌》做一關鍵性的聯繫,將《聖詩歌》每一首詩的各版來源、標題、小節數都整理出來。當然地對原著、作者、譯文字句等,詳加考證對比(為了詩詞比對,每首大都縮小印出各重要版本的詞,即是作者用心良苦之一例)。至於曲調,她就以早年英美盛行的《Church Praise》及《Sacred Songs and Solos》入手,並多次造訪愛丁堡大學神學院James Thin的聖詩大收藏,找出每一首可能用到的旋律。她也依中文歌詞、依西文歌詞分類、依曲調旋律分類,作綜合分析,再有附錄,有參考資料、有索引,誠是詳細、精密、周到而親切的勞作。 

聖詩冊雖然不能代替聖經,但對早期信徒而言,吟誦聖詩可得聖經之精義及信仰生活的指針。從13首《養心神詩》至122首的《聖詩歌》,內容愈來愈豐富,有論上帝、救主、聖神、三位一體、救世的道理、聖徒、聖會,也有囝仔詩、雜首等。 

首位來華宣教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1782~1834)將其所編第一本漢文基督教聖詩,取名《養心神詩》,爾來有文理版、粵語版、廈門腔的各種《養心神詩》陸續出現,江著是以《聖詩歌》為關鍵聯繫,做台語廈門腔聖詩溯源的研究,但無疑地也開拓華文聖詩溯源研究的重要路徑。 

廈門腔《養心神詩》的漢字版,為表示語音,多用「字邊有圈讀,字邊無圈讀白話」,往往有白話字版可對照,而《聖詩歌》只有白話字版,其語音即重台南腔,由詩冊的溯源,也可看出閩南音及台語隨時代的變化。 

台灣近代西洋音樂是隨宣教師的抵台傳入的,聖詩的流傳就是其顯著之一例。江著一出,就不能再短說「台灣音樂一百年」(以1895年算起)等類語了。

 我非常高興江玉玲教授所撰《聖詩歌的歷史溯源》中文版的問世。此書不僅是台灣聖詩史的力作,對台灣教會史、音樂史、台語流傳史等都有所貢獻。我也感心她為搜求原始資料而遍走萬里,後做精密周到的分析及明晰有力的推論。此著堪稱為研究的一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