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永祥講書(018)
宣教師 語言知識,往往是一代一代累積起來 。當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杜嘉德牧師(Carstairs
Douglas, 1830~1877)
1855年來到廈門 時,伊就抄錄盧壹牧師(John
Lloyd,1813~1848)留落來 稿件「廈門語字彙」來學習。盧壹牧師屬 美國長老教會,
1844年12月6日來駐廈門, - 四年,1848年12月6日 廈門過身。後來杜嘉德牧師也 得 羅啻牧師(Eliph
Doty, 1809~1864) 《廈門語法》(Anglo-Chinese
Manual with Romanized Colloquial
Amoy Dialect, 1853) 施亞力牧師(又作施敦力亞力山大Alexander
Stronach) 廈門腔字典稿本。羅啻屬 美國歸正教會,
1844年至1864年間駐廈門, 施亞力屬倫敦宣道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1846年就到廈門。
杜嘉德牧師蒐錄閩南白話,非常廣闊:以廈門腔為主,但遍及漳州、漳浦、晉江、永春、惠安、安溪、同安、長泰、南安、灌口等屬 腔音。伊 - 若聽 新 辭彙,就馬上記 手指簿,再反覆練習,直到 - 運用 真熟。伊為家己備辦 語彙稿件,經同工一再傳抄;最後 廈門 三宣道會 提議杜嘉德牧師來編印辭典。倫敦宣道會派施約翰牧師(又作施敦力約翰,John
Stronach),美國歸正教會也指定打馬字牧師(John.Van.Nest Talmage,
1819-1892)協助。施約翰牧師全程參與校對,但打馬字牧師就只參與前段 小部分,辭典 成完全是靠杜嘉德一人多年不斷 採訪、考據、整理,是伊心血 結精。
《廈英大辭典》(或作《廈門音漢英大辭典》)--正名 “Chinese English Dictionary of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Amoy, with
principal variations of
chew and
chew dialects”--
1873年由倫敦杜魯伯那公司(Trubner & Co).刊行;頭序、緒言 說明共19頁, 字典本身有612頁。
本書是第一部大型廈門腔白話華英辭典,用英語親切說明字詞 發音、意義 用法。書一出立即成做所有 學習閩南語言 人士----宣教師、商人、旅行者、船員、通譯、學生等--- 必需工具。書講:台灣自近二百年來不斷有移民,大多數是 廈門、漳州、泉州來 ;但是島上有真 所在顯然有中國本土其他地方 殖民,
腔就真混雜。 本辭典顯然有針對
behl來台灣 人提供廈門腔為主閩南語為副 工具。
本書 特色是全書 無漢字,腔只用羅馬拼音。原因有三: 「頭序」杜嘉德講:第一,真 字詞
出適當 漢字(勉強去 ,所得往往就是字 偏僻,或就是有多種異體字無法度確定什麼字 是正確);第二, 利用休假期間 英國排印就無法度印出漢字;第三,設使 任地廈門,伊也無法度抽出時間去外埠(如上海)監印。無漢字 -
講是缺點,但也證明廈門話 廈門腔羅馬字字典 無用漢字 會得存在。 本書收錄植物、動物或醫藥方面 字彙 少,是杜嘉德所承認 缺點之一。但其蒐羅 完善,久久被世人所公認。《廈英大辭典》 伊得 母校格拉斯哥(Glasgow)大學所頒贈 博士學位,也 伊 名字被列 當代著名 漢學家之中間。
杜嘉德牧師
1877年7月26日過身,享年47歲。伊 生前念念不忘辭典 修訂,後人發現伊準備好的增補訂正項目就有200條以上。1899年辭典有新版問世,原著者 修訂部分是經過 廈門 倪為霖牧師(Rev.
William Macgregor)校對後付印。[1999年林茂生愛鄉文化基金會發行有林燕臣牧師(1859-1944)
每條目用毛筆一一添上漢字 辭典,稱做Memorial
edition of Rev.
- ’
Calligraphy,就是根據蘭大衛醫生(Dr. David Lansborough
,
林燕臣是伊 漢文老師)原藏
1899年新版複印 ,新版本來也無漢字]。巴克禮牧師(Thomas
Barclay,1849-19351) 《增補廈英大辭典》,英文書名“Supplement
Dictionary of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Amoy”,是 初版五十年之後,1923年由上海 商務印書館印行問世。增補版就有漢字
。
1993年武陵出版有限公司刊印《閩南語經典辭書彙編》全套10冊,其第4冊就是《廈英大辭典》,附有編者洪惟仁 簡介[文 刊 《台灣風物》41卷.2期:1991年6月,題目是〈杜嘉德《廈英大辭典》及麥都思以來基督新教的閩南語研究,1831-18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