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永祥講書(015)
台語大師吳守禮(1909-2005),
1927年考 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學校高等科,就讀文科乙組,乙組就是選讀德語為第一外國語、英語為第二外國語 。同級生有40名,台籍只有四名。伊對台語 研究生起興趣,就是伊 台北高校在學中有機緣看 「甘字典」而來 。
晚( )吳守禮一年,
1928年有豐原人林朝棨(1910-1985)考 台北高等學校高等科理科乙組。當時長老教會傳道師康清塗(1893-1953)受派 板橋教會。禮拜堂 林本源家園近鄰,房屋破舊,設備簡陋,並兼 家,經考慮後,康傳道就租隔壁 房屋做宿舍,空出房間租 學生並供膳食。林朝棨就約吳守禮相 住 康傳道經營 「下宿」。
林朝棨是熱心 信徒,禮拜日 但參加上午 晚間 禮拜,下午也常常 康傳道到樹林或中和去佈道或教「主日學」。吳守禮 是信徒,經常也參加禮拜日上午 禮拜。禮拜時會眾吟台語 聖詩,讀台語 聖經,聽台語 講道。兒童 教會「主日學」事( )先 學白話字,就是台語羅馬字,真 年老 信徒也會曉讀白話字。因為吳守禮
ABC, 會曉辨認漢字七聲 發音法,學白話字並無困難。康傳道和藹可親,樂意助人,看伊對白話字有興趣,就借 伊看一本甘為霖牧師(Rev.
William Campbell)編 《廈門音新字典》。 本字典用羅馬字拼台灣音,用白話字做注解。伊會曉將漢字音 羅馬拼音對照起來。吳守禮就開四圓買了「甘字典」自用。
時起,所有
讀過 字,伊 參考 本字典來決定讀音。伊一直自修漢字 閩南音(包括台灣音、廈門音) 讀法。
吳守禮ti71930年高等學校畢業,就進入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文學科,主修中國文學(當時稱「東洋文學」).。伊是該校 第三屆生。史學科第一屆生有柯設偕,是宣教師馬偕(Rev.
George Leslie Mackay)
外孫。柯設偕 父親柯維思
1932年寫一篇「白話字 歷史」,刊 「《台灣教會公報》」第570號(1932年9月,. .23-24)。吳守禮用日文寫 <台灣羅馬字和基督教宣教師>(收載 《民俗臺灣》4卷11號8∼11頁,
1944年11月) ,就是伊根據柯設偕學長 談話 所見所借 資料所撰 。兩文 有提起打馬字(Rev.
John van Nest Talmage, 1819-1892)、羅啻(Rev. Elihu Doty,
1809~1864)、杜嘉德(Rev. Carstairs Douglas, 1830~1877)、賓威廉(Rev. William
Charmers Burns,1815-1868)、馬偕等牧師 貢獻。
後來吳守禮一直繼續搜集用羅馬字寫成 冊,大部分是用白話字注音或注解 以外, 有天主教會用 等,伊也看 以白話字解說 《大學》、《論語》、《三字經》,........吳守禮講:伊發覺基督教 天主教 牧師、傳道師、神父為
中國傳教,對中國方言 學習、研究、著作、編撰、記錄等等所做 準備工作, 但對傳教本身有直接利益,對中國文化也有間接而且重要別開生面 貢獻。就是講,羅馬字拼音 利用,對 中國方言方音 記錄,比起以前古老 反切法,確實別具妙用, 有真 優點;尤其是 漢字相輔而行,有不可偏廢 功用,的確 補足漢字偏重表意 缺點。
講 吳守禮所知所見台語(包括白話字)研究 書目,就請看伊所編 《近五十年來台語研究之總成績》1955.06
油印本、<臺灣方言研究文獻目錄>《臺北文獻》」六期1963.12、《(臺灣)福客方言綜誌》從宜編輯室出版1997.12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