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培根牧師的十字架

 

頁Home /本土信徒 / 日人列傳 /宣教師 / 洋神父 / 原住民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J / K /  L /  M  / N-O / P-Q / R / S / /  V / W  

王貞文撰 《台灣教會公報》 3152期 2012年7月23日 p.22。圖像 葛培根牧師。

葛培根牧師(Peyton G. Graighill) 是美國聖公會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合作計畫中的第一位神學教育者。葛牧師1961年受黃彰輝牧師邀請,到台南神學院來教書,至1978年離開,在台南神學院服事了17年。
當台南神學院慶祝創校100年的時候,他為南神禮拜堂設計了一個很有特色的十字架:以蘇格蘭的「賽爾特十字架」為原型,中心嵌上印章狀的「耶穌基督」4個字。他說明:以字來代替圖象,在我們的文化是更有意義的。十字架的線條,並非平行,而是向外放射,用來象徵上帝在基督裡的愛不斷向四方傳播;十字架各端以雲紋裝飾,除了借用台灣本土常用的宗教建築圖紋形式,也因為雲紋是開放的、無止境的,藉此來表達上帝的愛無限與永恆。
今年(2012年) 5月,為了慶祝黃彰輝牧師英文傳記的出版,他再一次回到台南神學院。離開南神多年,葛培根牧師以歡悅而感動的眼光注視著這個教堂,以及在這裡聚集的學生們。當年他所設計的十字架,其實已經在一場痛苦的紛爭中,被憤怒的學生損毀。如今高掛在教堂的金色十架,乃是依照他的理念,重新製造的一個十架。他覺得這個新的十架很美。
■生命就是一場聖禮
我請他到禮拜學的課程上,與同學分享他的禮拜神學理念。他說, 當我們每個人領受了洗禮,我們不但歸入教會,歸在基督名下,成為新造的人,更重要的是,我們都在那一刻領受了使命,成為帶著使命的人(missionary)。我們的生命從那一刻開始,就是福音的見證,就是上帝愛的導體。 而禮拜,是為了讓我們這個新生命與福音的使命保持活力。「信仰告白」讓我們對這個約有更清楚的認知,主的祈禱文讓我們看到自己的罪性、我們的有限,但也讓我們突破只關心自己的心態,去讚美榮耀上帝,去看見祂的國和祂的義。通過上帝話語的激勵,通過使我們合一的聖餐,我們彼此相連結,成為見證者的團體。
當我們在聖餐擘開餅時,禮文要一再重複說:「恁著行按呢,來記念我。」文理本:「行此以憶我。」 除了以此提醒我們,要回憶基督為我們受死的事件,記起我們所領受的恩典之外, 更有「重新成為整全的一體」的意義。因為,當我們把「紀念」的英文字「remember」拆開來看 ,就會發現那是相對於「支解」(dismember)的概念。主的晚餐同時也是一個重新連絡被暴力分離、散落的肢體的儀式。就像以西結書37章當中復生的枯骨一樣,在上帝的靈風吹拂之下,重新彼此結連,得到生命活力。 而一起分享那擘開的餅的人,將成為一個生命。因為分享了同一生命, 所以不能再起紛爭,彼此傷害,因為傷害這個聖餐團契的任何人,都是在傷害自己的生命。
透過葛培根牧師簡短而精要的分享,讓我們看到一個注重真正的普世合一精神的神學人,怎樣體現「生命就是一場聖禮」,並且盡心盡力活出福音使者的樣式。
葛培根牧師懇切地一再說明他窮畢生之力,就是希望人人能夠認出在我們的文化當中的基督,並幫助人打開心門接納基督。他走過不同的福音禾場,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派、不同的傳統當中,以追隨基督的精神成為橋樑。
■修復的十字架
葛牧師當年因故必須離開台南神學院,有許多不捨、許多遺憾,敏感的人可感受到他的故事有著苦痛的滋味。這座橋,不免受踐踏、損傷與誤解,但是他以更大的欣喜、更溫柔的心來愛台南神學院,為學生們祝福。他以自己的生命見證,溫柔地鼓勵聖公會的學生繼續來到台南神學院受神學訓練,把橋樑重新建造起來。
我想,他課堂上所分享的,應該打動了一些人的心。一位同學馬上去找出教堂儲物間裡的舊十字架,仔細地把殘破的地方修好,並重新上了漆。那是在1990年代初期,依照那被損毀的十字架所做的複製品。我們把它擺在聖壇前,在禮拜中回憶受基督呼召、為福音受差的生命經驗。十架上,「耶穌基督」4個金色的字浮現在朱紅色的底上,那是生命的印記,很美的印記。在年老的葛牧師身上,我們看到這印記,經過年歲的沖刷,散發出溫潤的光澤。願在你我身上,屬於耶穌基督的生命也能夠如此地顯明出來。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